小榄在线 发表于 2015-1-7 23:46:59

【舞文弄墨】船游小榄水色匝有感

  今天上午,我随镇志办几位老友记坐船在小榄游了一圈“水色匝”, 同船的还有电视台两位记者。船游水色匝,我在家乡生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游罢感触良多。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43_olw8r.jpg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45_joavp.jpg

  在当今网络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词语叫“灌水”,是指发表没有实际阅读意义的文字,我这篇拙文或许属于网络“灌水文化”一类。乃因本人并非专业人士,对水文化与水经济认识肤浅,“水皮”至极,仅是游罢之后“吹吹水”而已。
小榄位于中国经济文化最为活跃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水网纵横交织。自古以来,水与小榄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逐水而迁、择水而居,水对于小榄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密布的河网不仅给小榄水乡增添了灵气,也支持了小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明清以来,这里农商兴旺,文化厚重,民风纯扑。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良好的水环境不仅磨练着小榄人的意志与胆识,也盛载着小榄人的理想与追求。
  几百年来,小榄依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灵,因水而兴。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小榄的美丽,就没有小榄的发展。可是近三十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小榄城区河道淤积严重,水体环境容量减小,自净能力与引排水功能退化,水质恶化,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唤起了小榄人强烈的危机意识。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小榄镇党委、政府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新理念,加大对水利和河涌整治力度,启动“碧水工程”和“一河两岸”整治,并依托小榄的地理特色与人文底蕴,凸显小榄菊花文化与水乡文化,着力要把小榄建为一个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社会和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绿色城镇。

  一、河涌记忆
  小榄水乡有浓郁的岭南风韵,聚落布局顺应水势,鱼塘桑基穿插,“九龙环绕水涟漪”(榄溪竹枝词),镇内河涌弯曲,水体清澈,两岸古榕葱茏,小桥横枕,扁舟穿行,水埠处处。碧水皆掩映在绿叶婆娑中,麻石板铺砌的街巷与青砖黛瓦民宅交相辉映,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壳花墙、镬耳屋穿插其间。绿荫下的河涌,清晨,镇郊运载农产品的小船在水上摇弋穿行,偶有临水而居的人家从岸边呼唤赴市的撑船人,或买些瓜菜水果,或是招朋呼友、互道早安,一些村妇在河边水埠洗衣挑水;傍晚时分,河边树下则是人们茶余饭后三两结群,打发无聊,乘凉避暑的好去处,小孩子们扶着木板、长凳在水中嬉戏学泳。这种恬静而温润的水乡秀色,散发着浓浓的岭南水乡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岭南人文内涵。
  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镇内河涌也发生了变化,变得脏、黑、臭,清溪成了排污沟,对河涌的印象,只剩下人们街谈巷议时的叹息,剩下路人掩鼻匆匆而过的身影,河涌的变质伴随着岭南风情的失落。“几曲溪流倚岸新,晴光依树影粼粼”(清代里人李铎诗《大榄路春行》),成了小榄人多年来封存的记忆。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57_9rprr.jpg
泰宁涌(1982年)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14_vpqhq.jpg

泰宁涌(1982年)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32_iqe7q.jpg

下基四圣宫河涌(1982年)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49_1c8cl.jpg

西岐社河涌(1982年)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00_p7078.jpg

下基潮南新涌口(1982年)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12_yoxmh.jpg

泰宁涌与深涌桥(1982年)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21_rcpad.jpg

永宁东边涌与东宁桥(1982年)

  二、整治初见成效
  一个地方的灵气在水,得水而活,因水而秀。要创业居住两适宜,就需要水去灵动和美化。恢复小榄水乡秀色,这是小榄人多年来的祈盼,是小榄人永远不能淡忘的情结。
  2004年底,随着小榄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开展及接着的污水处理收集管网工程的动工,拉开了小榄整治内河涌的序幕。近两年,为了赋予河涌个性化,打造小榄水乡特色,从河涌的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景观绿化和整体环境整治六大要素入手,又提出了对环绕小榄旧城区一周的“水色匝”进行分步整治。
  水色匝是环绕小榄旧城区一周的河涌俗称,全长6.7公里,大小桥梁40座,曾经是小榄人进行水上民俗活动(如水上飘色、龙舟竞渡、五人飞艇赛等)的地方,这里最具人文风物、最富自然景观,是小榄水乡秀色的体现。水色匝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拓宽疏通、河岸的整治、改造河上桥梁及沿途景观,加大优质水资源的引进(拓宽鸡肠滘水闸的进水口)等方面,工程除保障水色匝的防洪排涝、灌溉以及小部分航运功能外,重点着墨于水清岸绿、景观和谐、人水相亲的整治目标,使水色匝沿途充分体现水乡的秀色和小榄的文化底蕴,为发展小榄水文化旅游业提供基础。
  这两年经过截污、清淤、补水、堤岸整治、景观绿化等综合整治,虽还不能说水体清澈,更不能说已经“恢复”,但毕竟向前迈出一大步,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两岸的景色也亮丽了很多。去年, 全国首届五人龙舟赛暨省第二届五人龙舟锦标赛能在阔别赛事近三十年的水色匝上举行,今年五一假期起,又试办水色匝游,小榄人或小榄游客均可免费乘坐游艇游览水色匝,亦足见小榄河涌整治已初见成效。
  说句公道话,河涌综合整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过去河涌水环境破坏较严重,虽河涌岸堤现在许多已绿化、美化了,但要恢复河涌生态环境,让又黑又臭的河涌彻底变清不臭,可不像岸堤美化那么简单,也非一旬半月可以实现。鉴于小榄水色匝基本上是石挡土墙,水流状态单一,欠缺水生生物繁衍环境,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较差,河床无落差,水量、水流不高,河涌水体交换不足,潮退时,河水未能有效地带走污水及垃圾残留物,导致污水积聚。俗说“流水不腐”,要让河水流动起来,创造复杂的水体流动环境,发挥多生物参与,以自然的生物治理途径提升河涌的自净能力,看来主事者还要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当然,全民的自觉参与,共同减污、防污、治污也十分重要。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41_4ozqt.jpg

东宁涌与明代石拱桥“双美桥”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54_kaldh.jpg

长堤路东埒涌(今有称之为沙口大涌)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05_xkgn6.jpg

长堤路东埒涌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17_bmbnm.jpg

东庙涌与回澜桥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28_a3vjo.jpg

下基涌与长龙桥

http://www.ixiaolan.com/upload_files/qb_news_/54/41_20140330220341_uexs6.jpg

新建水埠

  三、河涌整治应寄寓岭南水乡情结
  河涌整治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和谐。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有小榄特色和岭南特色,要体现现代气息与岭南传统文化的交融,要为诗意水乡的回归。
  河涌规划设计应强调人水相亲,各段要有个性,河涌堤岸最好不要千篇一律是石砌直墙,应按景观要求,因地制宜,即使砌石墙也不要太平滑,有条件的,在适当位置拆除石砌直墙,改建成斜坡式亲水型堤岸,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配合周边环境,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起到保护河涌湿地生态景观的作用,对河涌一侧用地局促而另一侧有较大空间的河段,可形成人水相亲的绿地景观,一些景观可注入一点现代园林元素,但不要太多。目前暂时没有条件的,可采用种植垂吊植物对岸墙进行修饰。
  横跨河涌的公路桥梁,应对桥栏作节点专门设计, 不要一式化,并以垂吊植物进行绿化修饰,营造特色的差异,产生新的魅力。
    埠头是水乡的特色,河涌应多设置小台阶(台阶水下部份计设最好能适合鱼虾繁殖),让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小溪流水。提高河涌的亲水性。现在有些景观与水埠使用打磨得很平滑的现代装饰石材,看似高档,实则没有古扑厚重感觉,与水乡环境不协调。如果使用粗凿麻石,味道自然不同。
  河涌整治需要截污、需要疏浚清淤,这是人们的常识,今截污已解决,但河水为何还是混浊?很多人以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清淤,我认为清淤仅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底泥的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和河涌生态恢复等生物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即改善生态环境,借助水生物及鱼虾繁殖维持河涌的动态平衡,昔日的桑基鱼塘就是典范。
  河涌整治应保留一些历史记忆,是开发河涌旅游的卖点,应注意历史遗存的保护。小榄河涌文化底蕴说起来很厚重,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能遗存到今却少得可怜。在水色匝上,原来还有好几座古桥,可惜水色匝整治时,除双美桥外,建于清代的三美桥、四美桥及民初的首龙桥等都被拆建成另一形状的新型桥梁,新桥虽美,却失去了文物价值,使历史遗存变得少之又少,这种“推陈出新”,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据闻重建这些古桥,为的是拓宽桥梁跨度,提高过水能力,虽有少少道理,但代价实在太大。且拓宽跨度也不一定是最佳良策,有时桥下的瓶颈,会令水面有宽有窄,水流有急有缓,可创造多种多样的水生生态环境,为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殖繁衍之所,对河水自净功能亦有一定作用。

  四、关于开发小榄水文化的我见
  关于河涌,漫无边际的想法太多了,有时难免异想天开。今小榄水色匝旅游项目,目前尚属免费试游性质(正式市场运作我看尚未达到条件,试游期应适而可止,以免“卖坏招牌”),政府目的是希望通过一两年的培育能够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果小榄的河涌做到水满、水清、水活之后,结合现有的产业经济和特色文化,恢复河涌上的行船,发展河涌特色观光旅游,我看应是大有可为的,甚至是河涌整治的又一个传奇。
  我还是重复古人那句“上善若水”,良好的水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营造和谐水环境,当以水文化建设为灵魂。我们的水色匝虽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绝大部分都已成非物质的,水上飘色看来也难于重现,古桥老屋遗存极少,古木大树也不多。外地游客游小榄,不是来看我们的新楼房,新桥梁,他们水乡游目的是寻找“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我们的新楼房,新桥梁相信并无特别吸引之处。平心而论,水乡游、生态游很多地方都有,本市的民众镇亦搞得相当不错。
  要开发河涌特色观光游,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有特色,要有独树一帜的文化主题,要有别人没有的卖点。最佳的就是借助小榄已有的文化产业和最具独特风韵的菊花文化,把这些与水文化融合起来,相互借势,形成独有的菊乡水文化,这样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都是双赢。要盘活沿线有限的地块,把河涌及两岸打造成集观赏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的长廊。在河涌沿岸适当地段,开辟文化产业街、旅游购物街、风情酒巴街、休闲文化广场等,可利用沿岸一部分民居,开设民间手工业作坊、基塘民俗博物馆,利用沿岸一些尚未开发农地开辟“菊花园”、“荼薇园”。
  今水色匝两岸,一些社坛、古庙等民俗场所已渐见修复,这非常好。若能重现一些昔日岭南起缯捕鱼景观与更寮农舍景观,让游客勾起昔往的回忆,那就更好了。
  开发河涌特色观光游,无需局限于“水色匝”,就目前而言,从东埒口至四圣宫这一河段(即沿长堤路的东埒涌及与水色匝重叠的东庙涌、泰宁涌、下基涌),水体与绿化环境都比较好。跃龙桥(现存的明代古桥)、南堤桥一带(包括文田市场、南堤路),这里水宽桥美(可惜环境景观改造得有点像江南而不像岭南),店铺林立,可发展为旅游购物区。
  水是自然的、物质的,文化是社会的、精神的,水与文化一旦相融更具发展意义。小榄是一个充满水韵文化的地方,也是一个富有灵性的地方,我深信,以小榄的经济实力,现存的水乡格局和厚实的人文风物,开发水文化,谋求水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定是大有可为的。




附博友benjyang君七律诗《 赞小榄河涌整治》

赞小榄河涌整治
杨伯钜
何容秽垢满河中,腐臭熏人长小虫。
政府倾情谋众利,市民鼓掌庆丰功。
脏污除尽流清水,石岸砌成连彩虹。
喜看榄溪飘色匝,笑声朗朗树葱葱。

(来源:爱菊之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舞文弄墨】船游小榄水色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