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公 发表于 2018-9-19 11:59:05

【方言俚语】浅说小榄方言

浅说小榄方言文/爱菊之仁
小榄位于中山市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西江下游,居民大多操小榄话,属广州语系中的一种方言,音近南海、顺德话。小榄开村于南宋,开村前属南海县辖地,时土著居民情况及语音如何,已无可考。至于小榄话音近南海、顺德,其原因除历史上隶属关系及地理上的毗邻外,还有是在明、清时期从这两地迁来的人数最多,方言与风习均深受其影响。但小榄自古以来都不是单姓村,属多姓云集聚居,语音广受各地方言的渗透.因而亦与南海、顺德话不尽相同。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的社会交往频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方言受到来自片区外的影响,包括经济活动、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影视传播等,外来词的借入、吸收,使小榄某些方言俗词渐不流行,如今在年青一代中己很少人说梯子为“撑横”(残患),叫厨房为“下间(下惊)”、叫瓦房顶为“屋背头”了,方言词与广州话的差异正逐步缩小。小榄口头方言会话时,人称代词使用“佢”表示他与她;人称代词的复数用“哋”表示“们”,如“我哋”(我们)、“佢哋”(他们)等。在指示代词方面,用“咁”表示“这么”,如“咁多”(这么多),“咁少”(这么少),用“噉”表示“这样”或“那样”,如“系噉”(是这样)“唔系噉”(不是那样),而“呢”则相当于“这”的意思,“嗰”则相当于“哪”的意思,如“呢个”(这个)“呢啲”(这些)“呢度”(这里);“嗰个”(那个)“嗰啲”(那些)“嗰阵”(那时)等。语气助词方面,常用“喇”、“罅”、“咯”等,相当于“了”的意思。此外,语气词中还常用“喎”、“啰”、“噃”、“啩”等。助词方面,用“嘅”代替“的”。量词中有“嚿”,如一嚿(件)糕、一嚿(块)砖等;“笪”,如呢笪(这块)地方;“樖”,如一樖(棵) 菜、一樖(株)树等。量词中的“埲”表示范围比较广,如“一埲(堵)墙”、“一埲趣(一股味)”、“一埲(座)桥等。小榄有个地名叫“三埲闸”,本是指有三个闸孔连接的流板涌水闸,后成了地名,但“埲”是方言俗字,文字只可写成“三度闸”了。在语法上,小榄话的量词可以在前面没有数词或指代词的情况下直接和名词组合,组句时既可作宾语,也可以作主语和定语,如:“边个食(食变调读阴上声)我嚿蛋糕” (是谁把我这块蛋糕吃了) 等。从这一句例我们又可以看到小榄话常是动词先行,是说“我走先”,“你食先”不像普通话的“我先行”或“你先吃”,语法差异很大。变调在小榄话中比较普遍,特别是某些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在口语中读起来如果没有抑扬相间,就往往将其中某个字变调。像地名罗涌与罗家巷的两个“罗”字,新市与大市的两个“市”字,读音就不一样,前者的“罗”和“市”都变了调,难怪镇上有个单位的名称也把“罗涌”写成“螺涌”了。虽然语音变调并非小榄话独有,但小榄话最特别的就是动词在时态表示上的变调,与普通话、广州话大不相同。汉语一般不讲究时态,若要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完成,普通话通常要加个“了”字,广州话要加个“咗”字,如“上班了”、“食咗饭”等。但小榄话在表达动作完成方面非常简洁,要表达上述举例的只把第一个字的动词变调成阴上声或阴平声,如“返(阴平)工”、“食(阴上)饭”就可以了。但这种简洁也会使某些动词歧义化,例如粤语中“买”与“卖”是同声母同韵母,只是声调不同,小榄话在表达它们的完成时态时都把它们变调成阴上声,这样就会出现买卖不分。如“我买(阴上)部车”,可同时理解成“我买了台车”或“我卖了台车”这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不过在日常对话中,这种歧异大多都可以通过具体对话内容来区分。小榄地处西江流域,不近海,但人们口语中常把西江流经小榄的水道称海,过江称“过海”,而真正的海,小榄人均称之为“大海”,而小河溪,则称之为“涌”或“滘”。在小榄话中有些字读音很特别,如“四”在地名中常读成“殊”,“四圣宫”读“殊圣宫”、“四边涌”读“殊边涌”等,但“四亩地”却不读“殊亩地”。又如“山”亦常读成“腥”,“凤山”叫“凤腥”、“大军山”叫“大军腥”、“山头”叫“腥头”、“拜山(扫墓)”叫“拜腥”、 “祖宗山坟”叫“太公腥”、“山边李氏”叫“腥Band李”……等,甚至引申至近音的如“先生”叫“阿腥”等,但读人名或外地的地名,如五桂山、越秀山、泰山、华山等,“山”仍按广州音不读腥。小榄人会话时,如若要申述自己对人与事物的评价鉴定时,常习惯以“你美话”(不用说)或“你估话”(你以为)作开头,用来肯定自己的说法。以前小榄人喜欢用“春鹘”这个词表示愚蠢,以至某些榄外人士以“小榄公春核”为笑柄,按鹘是指鹘鸟,俗传在春天寒风细雨中,则终日栖息,不食不动,故小榄人用这个词来形容愚蠢迟钝,本意是很文雅的。也有说“春鹘”是蠢物的变音,但很多人不知其出处,以为春鹘即睾丸,有低级庸俗的含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本文曾得网友锦记提出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言俚语】浅说小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