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5-20 21:37:43

我沿着水色匝走了一圈,拍下了42座桥。好一幅岭南水乡画卷!

水色匝,原称榄乡大涌,水色,即水上飘色,匝,即环绕一周。水色匝全长6.8公里,由沙口水闸东埒涌入口向南到东庙涌、泰宁涌、下基涌(此段古称“东溪”),经东边涌、东宁涌穿过双美桥(俗称“拱桥头”)到竹围涌(此段古称“大榄滘”)入葵树庙涌、竹桥大涌、滘口涌止,接东庙涌为一圈,是举行“五人赛艇”路线。

2008年全国首届五人龙舟锦标赛。


2012年水上飘色巡游活动。

水色匝沿线绿树成荫,河水清澈,全线分布大小桥梁41座,其中有建于明代的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双美桥。水色匝两岸周边200米范围内还有跃龙桥、仆射何公祠、葵树庙、北帝庙、中山第一当铺——源泉当铺和佩兰书室等建筑。

葵树庙。


佩兰书室。

2007年开始,至2008年,镇政府及沿线社区两级整治水色匝,拓宽河道、修整护岸墙、绿化美化河岸、重建部分桥梁,水陆环境焕然一新,重新展现岭南水乡画卷。

水色匝。


水色匝路线图。



01
步云桥
建于明末清初,因步云社而得名,原为石台木梁桥,1958年修筑公路时拆建为公路桥。

步云桥



02
回澜桥

建于清代,又名福禄桥,1985年12月东区乡重建。
1970年代的回澜桥,供图:李尚仁。

1992年的回澜桥,供图:李尚仁。

2024年的回澜桥。


03
基头桥

“基”即泰宁基围至四亩地一带,“头”,传统有北为上,南为下之意,该桥位于泰宁基围北方,故称“基头桥”。
1990年正在建设中的基头桥,供图:李尚仁。

2024年的基头桥。


04
祖龙桥

因附近有祖龙社而得名,并且桥的位置对着二门楼,坊间也称二门楼桥。


祖龙桥



05
深涌桥

建于清代,原为三驳木板桥,深埠菱荷是清代榄溪八景之一。1984年建混凝土新桥,新桥建成后旧桥仍保留,直至1994年间才拆除旧桥,并将新桥扩宽重建。
1980年代的深涌桥,供图:李尚仁。

深涌桥旧桥在1984年混凝土新桥建成后仍保留,至1994年间才拆除,此图摄于1992年10月,供图:李尚仁。

深涌新桥建于1984年,图片摄于1992年10月,此桥于1994年又重建扩宽,供图:李尚仁。

2024年的深涌桥。


06
新华桥

建于1994年,因新华路而得名。



07
长龙桥

长(zhǎng)龙桥,建于清代,现在桥墩依然保持了原貌。
拍摄于1992年的长龙桥,供图:李尚仁。


长龙桥



08
升平桥

建于1994年,连接升平路与下基路。


09
南堤桥

原名捷源桥,建于清代,原为三跨石墩木板桥,民国16年合坊重修,改用钢筋水泥作桥面,因水泥是西方“红毛”人发明,于是桥被俗称为“红毛泥桥”。2000年,小榄镇对长堤路、东堤路、南堤路沿河河岸进行改造时更名为南堤桥。
拍摄于1979年的捷源桥(今南堤桥),供图:李尚仁。

1990年政府重建此桥,将桥两边步级改成斜坡,以方便车辆通行,此图摄于1992年10月,供图:李尚仁。

1990年政府重建此桥后,桥身石碑写着“捷源桥”,此图摄于1992年10月,供图:李尚仁。

拍摄于2024年的南堤桥。


10
文田桥

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因文田路而得名。


11
文田铁桥

前身为酱园桥,建于1973年,因旁边为酱料厂而得名,后改建为铁桥。
建于1973年的酱园桥(今文田铁桥前身),图片摄于1993年,供图:李尚仁。


文田铁桥



12
四圣宫桥

因地处四圣宫而得名。


13
永乐桥

上世纪80年代初,附近曾有永乐旅店,因而得名。
永乐旅店(照片左前方),摄于1994年,供图:李尚仁。


永乐桥



14
永东桥

因永宁东边涌而得名。


永东桥




15
东平桥




16
永南桥

因永宁南村而得名,旁边还有永南牙膏厂。


17
东宁桥

建于清代,现为公路桥,因东宁路而得名。
1982年的东宁桥,供图:李尚仁。


东宁桥



18
三驳桥

原为木桥,因由三块木板简易连接,故叫三驳桥。在绩西流板涌,还有七驳桥,但已拆去。


三驳桥



19
东安桥



东安桥



20
兴兰桥



兴兰桥



21
双美桥

俗称拱桥头,明代洪武中年间,由驻榄香山巡检司陈忠倡建。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月,何圣强重修。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十五日,合乡第二次重修。1990年12月9日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19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2
华福桥

因华福路而得名。


华福桥



23
三美桥

建于清光绪十七年,民国十六年重修。2021年,桥面原有木条腐蚀严重,永宁社区以新建钢结构形式对其进行改造加固,桥面采用菠萝格木条铺设。

三美桥石刻,桥建于清光绪十七年,民国十六年重修。供图:李尚仁。


24
五福桥



五福桥



25
四美桥



四美桥,建于清代,图为桥的石刻。供图:李尚仁。


26
竹围桥




27
壳围桥



壳围桥



28
成美桥





成美桥



29
松桂桥




松桂桥



30
凤尾桥




凤尾桥



31
荡平桥



荡平桥



32
长寿桥





33
五一桥




五一桥



34
竹桥

建于清代,因桥以竹枝简易搭建而得名,后几经改建,由竹桥改为坤甸木板桥,再变为钢筋水泥公路桥。



35
首龙桥

“九龙入洞”的“首龙”鸡肠滘涌经过的首座桥梁,故称首龙桥。


首龙桥



36
陈圣庙桥




37
滘口庙桥




38
汇津桥





汇津桥



39
会龙桥



会龙桥



40
东秀桥




除了上述40座桥,还有两座桥是与水色匝密不可分的。
41
跃龙桥

一是离水色匝南堤大涌段不到200米的跃龙桥,该桥位于小榄镇东区十二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乡人何绍宇倡修,道光六年(1826 年),乡人李翰书等重修(《香山县志(道光)》记载是道光七年重修,实误,应以重修碑刻为准),是一座三孔木石建筑,两孔之间用石条砌成三角状拱牛(俗叫鳡鱼咀),可缓解水流冲击。该桥于民国期间村民为防盗贼,抵抗土匪,在桥的北面加建碉楼一座,俗称“镇东楼”。2009年9月30日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42
东庙铁桥

另一座是东庙市场对面新建的铁桥,建于2023年,因将旧厂房改造为门前创意园,为方便群众出入而修建。无独有偶,原有东庙桥就在此位置附近。东庙桥建于清代,原为单孔木板桥,1958年修筑公路时拆除,1979年由香港乡亲李桂海等人捐资重建为铁桥,后因锈蚀严重,于1993年末再次拆除。
东庙桥建于清代,原为单孔木板桥,民国时已毁,1979年由香港乡亲捐资重建为东庙铁桥,后因锈蚀严重于1993年拆除,图片摄于1992年10月。供图:李尚仁。

建于2023年的位于东庙市场对面的铁桥。

榄乡河涌,绿荫掩映,碧波荡漾,小鸟欢歌……虽然少了昔日的艇舸穿梭,埠头浣衣,孩童嬉水;但是却多了岸上的车水马龙,衣香鬓影,耄耋弈棋……
XIAOLAN
水色匝



小榄本是水乡之地,昔日河涌交错,环连成网。那河,是交通要道;那水,是生命之源。过去的河涌,虽已变成如今的道路,但是保护完好的水色匝风采依然。那河,那涌,仍流淌着多少人的童年回忆。

YOU生活 /一个人人可查的小榄民俗资料库



特别鸣谢:李尚仁撰文:陈健鸿图片来源:何廉、李尚仁、欧阳益洪、吴景标、陈健鸿
编辑:陈健鸿
编发:YOU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沿着水色匝走了一圈,拍下了42座桥。好一幅岭南水乡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