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恰同学少年,70年代在小榄读书的美好回忆……

0
回复
21771
查看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2

回帖

186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86
发表于 2018-3-28 20: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2872f05507cf3f9c90b89e3b34402b1.jpg

某个普通的夜晚,在吃晚饭时无意间我又和孩子们谈起自己读书年代的趣事。谈着谈着,心头那种暖洋洋的感觉开始淡淡地涌上心头,篮球场上的身影、操场上的乒乓球台、在空中翻转的毽子、挤在一条长凳上做作业的伙伴……情致所至,晚饭后从书架上取下厚厚的相册,将记忆寻找。照片上那穿着厚厚蓝青色布衣、乌黑厚重的麻花辫、只有上半身的黑白集体照……就在这某个瞬间,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于是,关于“七十年代”的读书生活也开始慢慢清晰起来……


a84ccff357cc7893a3126f51d34e73ff.jpg


小榄镇第二中学师生合影

70年代的小榄是有乡、镇之分,农村被称之为乡(小榄乡公社),城区称之为镇(小榄镇公社),当时小榄镇属共有一中、二中、三中三所中学,主要招收的是城镇区的学生就读,其中镇三中不设高中级组,高中学生安排在一中、二中就读。

8eca80455b96264a178aacc3625f331e.jpg

我初、高中都是就读于小榄镇第二中学,位于现在的文化产业基地。那时的学制改革为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因此,我在初、高中的学习阶段也随着学制改革分别读了各两年(1974-1978)。

09c25e908799d933ed79ed4099d2d7e2.jpg

我读初中时,全级原有八个班,后合拼为七个班。读高中时全级只有四个班,每个班约有50个学生,其中一部分初中同级同学上高中时是由镇一中录取。在那个年代,能坚持读完高中的同学只有一部分,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进工厂做临时工,有些年纪较大的同学就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务农。

589d4e1c2ace803bb5b230bf54fd0f92.jpg

学友菊展会留影
朦胧的青春躁动足以产生竞争意识。也许是为了找回失去的时光,不少同学都在认真读书以充实自我,证明自身价值。学校也尝试展开一些学科竞赛、设立学科代表等激励性举措,一时间,校园里学习气氛良好,书香浓浓!这短短的两年高中学习生活应该是我们这些60后的人生里程碑。

9674d2d6190370f63c891c23de0ae646.jpg

学友生活照

上学时大部分同学都要经过现在的文化路。以前的文化路两边种植的路树是主要是石栗树,中间的车道路面是水泥混凝土铺设,人行道大多是裸露的泥土、间中有些铺设一些旧石,泥土、石逢中随意生长着各种杂草。文化路路旁只有寥寥可数的一些“单位”低层建筑物和一些旧民宅,几乎看不见有两层以上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学校门前有一条河涌叫“泗边涌”,它直通“龙舟河涌”至“东庙涌”,学校的邻侧是人民影剧院(现在的新市车站)和工人文化宫,其后门有一座凉亭,学校的斜对面是人民公园。

e44bcd1b48ecc5b3894532be9df7efa6.jpg


当时的年代并不繁华,荣幸的是我们的学校位于镇的最中心,不但没有给我们带来偏僻和寂寞感,反而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一般是步行前往,相约结伴、三五成群,一路谈笑风生,回想起来真是别具情趣!

6ab648c3d19846672adfea06b57aabd4.jpg

小榄镇第二中学望第一球场
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很多家庭收入都不足100元,三至五个孩子的家庭随处可见,再加上家中有老人,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许多家庭都是靠“做手工业”和“厂外加工”找副业来增加收入以应付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厂外加工来帮补学费。

a08bb866ac8d12509bf34caec5f47bfe.jpg

学友生活照
每天放学回家除煮饭、做家务以外,做完作业就开始做厂外加工活,例如:织草辫、葵辫、葵篮、藤箩、绣珠片、珠鞋、结花纽扣、车鞋面、车帽、糊包装盒、松菊花、捏辣椒、包糖果、洗胶纸、洗鞋底、彻胶粒等等,能有厂外加工发出的工厂,几乎都被我走遍了。读书期间,我不但自己承担了所有学费,还能帮补弟妹的生活费,甚至还能给自己添置一些衣服、日用品,这也是我读书年代颇引以为豪的事情。这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成果带来的乐趣与优越感是现在很多学生无法体会的。

1f86e09d46e153120fb1c3a2597471ae.jpg


学友生活照
看到自己学生年代也流行一些时髦:比方说,谁能穿上涤纶布料(俗称为“的确凉、的斜)那就是时髦的领导者。因为70年代很少有人去买成衣,家家户户都是自己买布做衣服,涤纶、灯芯绒是当时被选择的上等衣料,它如一股清风闯进我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而且一直流行到了80年代末。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凉”衬衫和“的斜”红卫装外衣,是“赶时髦”的必不可少的砝码,特别是对一个女生而言。


d10bb4606b32e3625a157ec1b30af5ed.jpg

学友生活照
1977年8月,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当消息在中国飞快地传播,人们奔走相告,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那年的冬天,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了!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的一次在冬天举行考试。1978年,我们刚好是恢复高考第一年的应届生,高考中,大家似乎有点措手不及,只有孙家驹一个考上了大学,也是当时我们镇属中学唯一考上大学的,作为同学的我,也为他自豪,我和同学应邀参加欢送他上大学的仪式,并合影留念。


7dc625ff8de974df0f075b444eaf0eef.jpg

欢送孙家驹同学上大学留影
看到高中毕业旅游的照片,不禁想到这是我整个读书年代最为开心的一件事,就算现在说起来,依然内心雀跃。那时往届的毕业生,大都是以野炊的简单形式庆祝。在我的建议下,老师和同学们一拍即合的突破常规,决定去肇庆毕业旅游。

15ed1d7b82c9d333a4e7a6bf8efcd2d2.jpg
小榄镇第二中学第三届高中毕业旅游留影

我们是晚上七点坐夜船出发的,大家整晚在船上兴奋难抑,歌唱、打扑克、聊谈,几乎彻夜不眠。第二天六点到达肇庆,我们去了鼎湖山、七星岩,我和同学在星湖里荡舟、在瀑布边嬉戏、在美景中合影,整个山顶、湖泊都回荡着我们年轻人的欢笑声。即使过去那么久,现在回想起当天的欢乐情景,仍觉歌声、笑声——很清脆!


ca2199ac78ae4a2b6456721bac4f23bf.jpg

小榄镇第二中学第三届高中毕业旅游留影
最后回想到二中的校舍,虽然是简陋,但空间宽敞,设施亦算完备,球场、礼堂、实验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备,且还保留着解放前用砖瓦木石建造的礼堂、教导处,真是给人带来一种古色古香的美感!



f13bb1aff219c4796c67b63b8cc6bb9c.jpg

小榄镇第二中学旧貌——教务处石阶
今天,随着现代城镇总体规划发展的需要,原来的镇二中已改建为文化产业基地。它虽然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幸好我和同学们保留住了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让我时有思念,以慰藉情怀!


fd55524be237736a58bc41d4fcbfd6fc.jpg

小榄镇第二中学旧貌——小石台

来源:YOU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小编微信(加群)

全国服务热线:

0760-22109168

公司地址:中山市小榄镇新华西路3号

运营中心:小榄镇双美府208

邮编:528415 Email:11446848#qq.com

Copyright   ©2000-2018  小榄在线,小榄网,小榄论坛Powered by©Onw.cn技术支持:中山市微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粤ICP备090363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