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公 发表于 2018-9-4 09:16:43

岁时习俗 | 小榄人过春节的旧俗

岁时习俗 |小榄人过春节的旧俗文/爱菊之仁春节快到了,你知道小榄人过春节的习俗吗﹖春节昔叫“新正”、“新春”、“新年”、“元旦”等。民国时,推行公历,为了让民间的传统节日和公历的1月1日有所区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命名为“春节”,而将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春节, 小榄人称“过年”,过年是一年里最为隆重热闹又最多习俗的节日。踏入农历十二月,倾销年货的店铺、货摊定必标帜招展,红彤彤一片。卖各类南北杂货以及敬神敬祖的纸马香烛供品店,更是购者挤拥,至于市肆檐下,不少文人墨客大写挥春对联,以图润笔,现今贴“挥春”的已渐少,春联亦大多是由厂家印制。年廿三是“拜灶”日, 昔日民间有“官三民四蛋家五”的说法:廿三为官宦人家拜灶日,廿四为庶民拜灶日,水上居民则在廿五为拜灶日。但可能此一规例并不严格,大多数都选在二十三日拜灶。旧俗亦有“女人不拜灶”之说,今多不循此俗。祭灶除设酒肉外,不能缺少的供品是糯米甜糍,据说是让灶君塞着喉龙,甜住嘴巴,不能告状。有些人家祭灶用生鲤鱼、茨菇、桂圆、糖、蔗等,这种俗例今已不多。到除夕晚上,人们又设祭迎灶君回来,俗称“谢灶”。从年廿三“拜灶”开始,各家各户便进入了年关大忙,着手进行室内外大扫除,粉刷墙壁,洗涤家具,整顿环境,筹办年货。以前,年廿四是“开炸日”,不少人家忙于炸油角,或炸蛋散、芋虾,或蒸崧糕、裹米粽,有些则自制腊肠腊肉等,旧俗认为,除新丧人家外,越是早“开炸”越是吉利。不过近十来年,油角之类的东西超市、商店有售,基本上很少人做了。在办年货中,每家都会买一两条完整、带叶的甘蔗, 到开年后才食用, 这叫“压年蔗”,寓意节节高。农历除夕又称为大年夜,俗叫“年卅晚”。 是日家家户户忙布置,所有神位参花挂红,贴春联,换挥春门神,祈求吉祥如意,并以鲜花桔橙等陈设于厅堂庭院,把家里内外点缀得春意盎然。除夕,人们习惯宰母鸡(俗谓聚财),增肴馔,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菜式中鸡与烧肉是必不可少,寓意壮旺。“团年饭”注重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饭前先祭神祀先,祈一年之福,饭后,一家人都会去“逛花市”。“逛花市、行花街”是广府人独有的文化现象,小榄的传统花市,是从年廿七开始,花街两旁摆满了各种花,有水仙、百合、桃花、牡丹、菊花、万寿菊、杜鹃、盆景、柑、桔……,花市一直摆到除夕午夜。年卅晚是花市的最高潮,整个花市有如一个充满欢乐喜庆的大海洋,人们“逛花市”除了买花以外,更是人们来年“行运”的希望。买鲜花过年,一则增加节日气氛。二则可借花喻意,盼来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摆在家中的盆桔或桃花也布置得有点像西方的圣诞树,挂上了红红的利是封。清代《榄溪岁时记》有这样记述:“正月元日,户贴春联彩胜,门神一年一换,早起放爆,开门以糖糕粉饼煎堆油角白糍橙桔甘蔗之属祀神,并以腊腌猪鸭各味辛盘京果等物作春盘,以祀其先。客至贺岁,则留饮春盘,朝夕温酒以俟。女眷则以糕糍粉饼之类馈遗亲戚,谓之拜年,使相望于道,数日不绝。”大年初一,小榄人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烧“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第一件事就是以香烛、斋菜、糕品、生菜等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燃放鞭炮,有些人为了“抢头炮”,往往提早几分钟烧炮,邻近的闻声接引,全镇鞭炮声此起彼落,持续几个时辰。初一早上,人们分次序由后辈向长辈拜贺,一家欢叙、吃糖饼甜食。许多家庭午饭,必有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腐竹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从年初一起,一连数天,人们走亲串友,登门拜年,相见时互相拱手道贺问好,各皆报以“恭喜发财”之类吉语。大街小巷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若有客至,主人除奉以烟茶之外,还奉有瓜子及糖果,客多抓一撮瓜子,以取“抓银”之意。春节期间,最高兴的莫如是小孩了,因为“兜利是”,可以买炮仗、买小食、买玩具、买文具,是广纳四方财的大好日子。正月初二日,俗叫“开年”,每家例宰雄鸡,用以供神祭祖,祝福一年好运。已婚的妇女,多偕同丈夫儿女归宁母家拜年,吃晚饭后才归来。习俗认为在年初一这天出嫁女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归宁。正月初三叫“赤口日”, 以前人们大多不出门拜年,据说易惹是非,而今人们大多不循此俗,照样出谒亲友。正月初七,俗称“人日”,这天的习俗,每家都于早上煲粥,这粥叫“生日粥”。还有一些人家在人日以莲子、百合、花生、芝麻、榄仁、粉丝干果之类煮甜食,俗叫“人日茶”。这一天,凡是在上一年生了男孩子的人家,为祈祝小孩快高长大,一般都在晚饭后开始点燃花灯。花灯式样有大三星灯、和合二仙灯、百花莲藕灯、树头灯、小三星灯等。花灯悬挂在宗祠或家堂里,让祖先认识自己的子孙而加以荫佑,或祈望神明多多保佑,此谓之“开灯”。每夕灯烛辉煌,以茶果祀灯神,直到正月十五之夜,祠堂及家堂更是灯烛灿烂,设茶果,长幼齐集,笑语喧阗,漫谈故事家常,待到半夜。资厚之户还有设夜宴之举,款待客人,十分热闹。正月十六日晚,凡有悬挂花灯的宗祠家堂,是夕各随其丰俭,再备茶果姜酒美食,尽情欢快,至此,开灯仪式结束,这叫“散灯”或叫“结灯”“收灯”。此外,昔一些人家还有在正月十二替床头婆开灯的习俗,这种灯称为“亚婆灯”,是用红、黄、绿几色彩纸糊成六个圆筒,然后粘合而成。插挂在床头婆的香炉上,祈求床头婆多加庇佑。正月十三,要在厨房下点灯,称“点灶灯”,一连点到元宵节高潮,但此俗今不多见了。开灯之俗,自古已有,不少地方多在正月初十以后,而小榄在明清时期是从初六开始,《榄溪岁时记》载:“初六至望,祖祠人家及庙社,相继悬花灯于神堂前,谓之开灯┉┉”,后来改为初七之夜开始,大概由于这天是“人日”,以求人丁兴旺之意思。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旧称上元节。小榄元宵习俗,明清时期尚算热闹,但仍不如外省隆重。清《榄溪岁时记》云:“十五为上元日,多设斋供,户户张灯,与月交辉,箫鼓之声了连夜不辍,悬春灯谜于通衢,揣中者谢以茶壶﹑盖盅﹑茗之类,谓之灯信。”习俗多着重家庭村社,祝愿庄稼丰收,家人团圆,子孙繁衍之义。此日又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诞辰,人们为了向天官祈福。除备三牲纸钱祭拜外,亦有籍此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庙会、演戏、舞狮、赏花灯等。据清《榄屑》记载;小榄在“乾隆戊辰年正月上元,阖乡赛神建醮,以祝丰年,日则分坊演戏,夜则各坊花街柳巷,月户星桥,灯火万状,笙歌之声,达旦不寂,真太平景象也。泰宁坊李氏尚书四世祖祠及六世祖祠前,搭戏台三座通连,共演三国志故事……”上元夜,昔圆榄山三界庙更有一翻热闹,善男信女,扶老携幼,前往进香者,从朝到晚,络绎不绝。祈祷合家平安,流年吉利,菩萨保佑、明年还神。一大片庙前旷地,万头钻动,跪地膜拜,香火之盛,为各庙之首。晚饭后,不少男女青年联袂登山,正是山圆月圆,佳节良宵,流连忘返,尽兴始归。
    有些妇女还会结伴在就近菜园采青,说可祛病延年,俗称“走百病”。辛亥革命之后,小榄元宵灯节及“走百病” 之俗渐淡,新中国成立后,圆榄三界庙拆毁,拥炮之俗已没有了。上元前后,一些人家还会选定吉日,“赞星”、“酬神”,备办牲果烛酒,迎神念经,赞祝长寿星君,酬谢神恩。新春期间,不仅俗例多多,禁忌也多。如除夕夜不洗衣服,担心财源“今年唔干,明年干”,大年初一不洗头,不向户外泼水、倒垃圾,,怕洗走、泼走财气等等。当今,由于东西文化的融合及时代环境的变化,一些旧年俗简化了,消失了,随着人们生活的充裕和商品的丰富,糕角年货超市买,亲朋宴聚在饭店,拜年靠电话,聊天用QQ,省事省心,借新春长假,阖家出外旅游,“年味”看似不及以前浓烈,但变得更灵活、更轻松、更包容、更多样,甚至更精彩。

原创作品,并选载在2010年2月10日第126期《菊城》报,选载时标题改为《小榄人的年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岁时习俗 | 小榄人过春节的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