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8-11-20 22:11:09

小榄祠堂超400间,它是小榄最早和最大的祠堂!

                                                                                                   

祠堂文化是我国一种年代久远的民间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据考证,在明清两代,大小二榄建有祠堂407间,其中4间建在广州。不过,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以及人为损坏,现在较为完整的只剩下9间。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家族观念相当浓厚,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或多个家族,这些家族各自建立“家庙”以祭祀祖先,这种家庙称为“祠堂”。



祠堂分为宗祠、家祠和合祠等种类。除了“崇宗祀祖”的用途之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的时候,都会利用祠堂作为活动场所。另外,一个家族的重要事务,也会在祠堂里面商议。



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权力的地方,凡有族人违反族规,就会在这里受到教育和处理,严重的还会驱逐出家族,所以祠堂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法庭。



按照旧时的习俗,如果某一房人添了男婴丁,就要在第二年的正月来到祠堂举行开灯仪式,郑重其事地向祖先禀告说,家里又添了一个香炉趸啦。自此之后,每逢太公分猪肉,这个男丁都会分到一份了。



有些宗祠还附设学校,让族人子弟集中读书。因此,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规模比较大的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牌匾高高地挂在正厅,这间舜举何公祠的堂号就叫“积厚流芳”。所以又叫“积厚祠”。“积厚流芳”原来的牌匾是由明朝进士、顺德人郭尚宾书写的。



通常,牌匾的旁边还会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节等内容的匾额,讲究的还配有对联。如果是皇帝御封的,还可以挂“直笃牌匾”。祠堂内匾额的规格和数量都是显示族人荣耀的象征。



有的祠堂前面还有立有旗杆夹,表明这个家族有人得过的功名。在大夫六世祖祠前面的这块空地,以前分两排立着8组旗杆夹。



一般来说,祠堂都是一姓一祠,族规森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不过,在小榄的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个姓氏合建的祠堂,称为“书室”或“书院”,如和丰书院、崇文书院、佩兰书室、灜社书室等。



宗祠通常是族人建来祭祀某位特定的祖先,尤其是比较显赫的祖先。旧时小榄最多人祭祀的要数这间位于云路的仆射何公祠了。



仆射何公祠位于云路旁边,从外观上看一点也不起眼,里面已经破敝不堪。该祠祭祀的是北宋状元、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何栗。在北宋,小榄还未开村。何栗是四川人,他的后代何氏九郎、十郎迁居小榄,逐渐繁衍出庞大的家族,现在小榄很多何姓都以九郎、十郎为始迁祖。据说以前每年何姓后人祭祖,首先是来仆射何公祠拜祭。



仆射何公祠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也就是1873年。1915年重修过。新中国建立之后,用来做了粮仓,后来又用来做胶塑厂工场。1987年,前座被拆毁,现存后两座。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榄的祠堂历史最悠久的,是大夫六世祖祠。该祠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祭祀何氏六世祖月溪,七世祖图源,附祭九世、十世各房,是小榄的第一间祠堂。





大夫六世祖祠也是小榄最大的祠堂,其所在的华光前街俗称“祠堂街”。祠堂内立有明朝正统皇帝御赐的“天朝锡(读“赐”)命”石牌坊,广州知府、香山知县奉皇帝意旨,在祠堂前建“旌义坊”,所以又叫“旌义祠”。



旌义祠原为四进三间,现仅存头座。1938年曾用作抗日宣传阵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改为“小榄影剧场”,后来又做过工场和仓库。2004年被公布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2007年,镇政府出资重修。



小榄的祠堂文化源远流长,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有一些祠堂,是用来祭祀在历史上有过特殊贡献和特殊经历的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会在下一期的《小榄风情画》继续为大家讲述。

《小榄风情画:小榄的祠堂文化》视频回看
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f0503gj8uoy&auto=0来源:小榄电视台、小榄发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榄祠堂超400间,它是小榄最早和最大的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