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em]这几天,报纸,微信,都热门的报道小榄爱心助学团向广西捐赠1560套爱心课桌的新闻信息,在图里,不断在刷新群众眼球的有一位爱心女士,贤姐!今天,贤姐她将助学的过程经历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亲们,如果你们也想捐赠和参加助学团,请密切关注小榄在线的信息和创益公益中心的活动信息喔!!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的。 还有亲们,看完这文章后,记得点一直左下角阅读原文,为贤姐点ZAN !!! 爱心助学团第一次走出广东助学,第一次集徒步,野炊,扎营于一体的亲子体验助学活动,115个爱心大士带着满满的大爱于5月30早上5点从小榄镇政府集中出发,31号下午7点平安回来镇政府解散各自回家。
30号早4点半我装着一车东西第一个到达出发点等待团友与车子的到来,陆陆续续见到了团友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野炊的食物,一会儿两部大巴车与一部小车也来了,我们两部大巴车箱都装满了带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我与领队组长安排好行李物资,清点好人数5点30分才能准时向广西贺州出发, 一路上欢声笑语,在车上让小朋友出来说一下为啥会参加这活动和第几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10点多下了贺州高速路口 ,远处看到在等候我们带路的团委人员,他先把我们带到预定好的饭店吃午饭,饭店门口早已经停放几辆淮备中转我们团队行李物资的车辆,我一下车就忙着安排座位吃饭,外面就留下给伙伴们安排中转,但我想不到的是在中转过程中出现了插曲,我当时的心开始感觉到这次的活动我可能要面对很多的事。 午饭后,团委带着我们向本次活动的地点一一大姚小学出发,车开了50分钟终于来到进入学校徒步的路口,路口早已有交警,远行者户外义工们在等待着我们维持上落和徒步上的安全,下车集中好10个小组徒步向大姚小学行走,走了不够十分钟就有人告知我后面有小孩扭伤了脚了,我的心一下子又紧张起来,马上叫愍哥安排么托车过来,本想先把小孩接到学校,但经随车何医生诊断后确定孩子没什么事而且小孩也坚持要走路我只好叫远行者单独陪同继续前行。 走了40多分钟远远看到站在村口树下穿着正齐带着红领巾的几个孩子在看着我们的队伍,转了一个弯终于来到了大姚小学门口,师生们早已在学校等待着远方客人的到来,我在学校门口要求每组组长点好人数按小组进入学校。
进入了学校等团友们放好行李就 重新集中,分两组一户落户困难家庭,我把准备好的每户500元的助学金,书包文具,毛毛公仔分派到5个大组,每个组由5个老师与困难学生分别带路到学生家,我的组是最多人的一组,二十多个人延着崎岖的山路一路欣赏山区风景,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了学生家,最先影入我眼前的是一座泥砖瓦结构的平房,询问了一下这一厅四小房是三代叔伯同堂,因贫困三个小房间都住着一家5口人,爷爷奶奶住了一个小房间,来到孩子家我们送上了助学金文具等用品给孩子,希望她能好好读书,以优易的成绩回报爱心人士,这家里非常简陋,爱心人士看到都心酸,但主人家的热情带来欢声小语,小孩把刚摘回的梨子洗好端出来给我们吃,孩子的爸爸听到我们有人说这蕉蕾好吃就马上下田摘了3个给团友,最后我们在门前大合照后离开,走到学校就开始下雨。
雨一直在下,天也开始黑暗了,我的心也跟着浸下去,团委,教办 与老师都分别找我,知询我这样的天气怎样野炊与扎营,是否按排去住酒店,我想了一下这么多人要用小车转移到酒店这是多么麻烦别人的事,而且队员都把食物帐篷带来了,最后我还是告知决定留在学校,这样老师们马上与就近的村们联系,安排几户村民家给我们洗澡,煮饭,扎营,剩下的队员都在学校两个简陋的厨房煮饭,在课室扎营。
吃过晚饭老师带我去村民家洗澡,冲凉回来我开始整理我的闺房,我把高底不平的旧书台并在 一起做床,老师见到过来叫我搬去村民家住但被我拒绝了,既然我是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就不能离开大本营,我想如果队员发生什么事情肯定会回学校报告,但当我看到你们领导层一个个在课室搬行李去村民家扎营时我的心真的很难过,十点左右没雨了很多团友与远行者们开始搭帐蓬扎营在学校搡场,我趟在床上告诉自己要坚强的,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安排做的,坚持坚定最后才能完满。
一夜难眠,4点打开微信发现半夜有孩子发烧,马上发出信息询问得知孩子经何医生看过已经没事了,安心了就起床与伙伴两人一起在老师厨房烧开水煮早餐吃,早上7点才陆续见住村民家的队员回来,我拿起扫把把操场上的垃圾清理,有队员看到也来帮忙,我不敢叫队员做事,因为很多都是第一次见面,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阶层,怕得罪了他们会 形响我们助学团,我认为原意做事的人会主动问那些可以帮忙,等于这次顺德一个人过 来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一样,他每次见到我做事都会过来帮我,大爱是无私的付出,回报是孩子们灿烂的笑容。
搞好了卫生我见到很多学生也回来,我想这时候应该要开始互动游戏了,于是我拿着十个游戏的牌子叫各组长过来认领已经认好的游戏,原来很多领导层还没回到学校,有的还在吃早餐,我只好叫人搬台先开吹乒乓球游戏,队员看到过来帮忙才一一把游戏开展,看到两地孩子们开心快乐的投入互动游戏中所有的累都随之散去。我开始去安排捐赠仪式的事,一齐准备好就筹当地领导的到来,
但领导一来天又下起了大雨 了,大家充忙收拾主席台两边爱心团捐赠的物品,学生马上返回课室,团委又找我商量可否去到政府会议室搞捐赠仪式,我说这么多人与行李怎样转移可能,还是想办法就地举行,有老师听到我这样说叫告知学校有准备好帆布还有几个蓬,我说那就可以了,
就这样开始叫远行者义工帮忙很快就弄好,天意弄人,准备开始天又不下雨了,这时有人叫拆蓬有人说不要拆怕等下还会下雨,就这样我们队员又出现插曲了,最后我还是决定把蓬拆下来,马上叫安排开始捐赠仪式, 仪式结束安排大合照了。
仪式全部圆满结束,最后安排两地孩子与家长进行新旧课桌交换,把新课桌搬进课室,把旧课桌搬出,完成后列队徒步30分种上车, 我们的大爱感动的天地,从捐赠仪式开始到徒步上车也再没下雨。
上车后团委带路到了我们订好吃中午饭的地方,团委领导看到我们订餐的菜太少,专门为我们团队加菜,并一一向十一桌的队员敬茶来表示谢意,饭后把队员送上车上并挥手再见,看到我们的车离开才离开饭店,回程的路上我再让孩子们出来分享助学的感受,家长也出来一起分享,在愉快的途中平安回到了小榄。
小榄爱心助学团纯熟民间草根组织,我们不是慈善机构有领导分工细微,我们都是组织活动者自己承担工作的,每次的活动都是临时组合,这次的活动有的组长我也不认识,只在出发前开了组长领队微信群来交流,这样也难免出现意见分期,这次的活动出现很多的第一次,爱心团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出广东助学活动,第一次集徒步,野炊,扎营于一体的亲子助学活动,也是我第一次做总指挥的助学活动,但每次参加这助学活动都使我感受到中山博爱的精神,这次的助学活动我给自已打上70分 ,这是我给自已打最高分的一次。
这次助学活动能得以圆满,感谢贺州的领导,团委,老师和远行者义工们的安排,感谢村民对我们助学人员的热情招待,感恩所有参与这次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对我的支持与配合,谢谢我们随团的记者,摄影师,医生,因为有你爱心助学团才会得以快速传递,因为有你们我们才会留下这么多精神的回忆,因为有你这次的活动才使我少了一点担心,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坚持下来。 爱心助学团欢迎你们的到
来到,共同把爱传出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快乐义工,快乐奉献!感恩有您
贤姐的广西助学行故事就看完了,但我们要给心善的人点ZAN 喔! 【等你来投票】公益项目小榄爱心助学团负责人李焕贤上榜2015-06月“身边好人”候选人(助人为乐)李焕贤:全职太太的21载慈善行 |
| ■好人档案
好人姓名:李焕贤
好人身份:中山市小榄镇新市社区居民
好人类别:助人为乐
好人事迹:她叫李焕贤,今年50岁,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全职太太。除了相夫教子、料理家事外,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就是做公益、做善事,认识她的人都叫她“贤姐”,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好人。21年来,她修过路、架过桥,修过河堤、建过操场,热心地发动社会上的热心人士筹集资金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桌椅,完善办学设施;为素不相识的重病患者筹集手术费用;她还是街坊邻里的“和事老”。她把行善、做公益当成职业,每天忙碌并快乐着,她的爱心足迹从乡村小镇到外省的贫困山区。她创办了小榄愛心助学团,在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格感染之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了公益的行列,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今年已50岁的李焕贤,在一般人眼里与其他的全职太太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夫教子,料理家庭,而在小榄镇公益团体和志愿者协会、爱心助学团等公益组织成员眼里,她是个热心助人的大好人,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贤姐”。21年来,她把公益和助人当成职业,长年累月奔波于河源、清远、韶关等一带的贫困山区,为当地贫困山区孩子捐资捐物,为病危群众筹资治病,哪里有困难,哪里需帮助,总有她的身影。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群众的赞赏和敬佩。
一、结对助学开启21载慈善路 在贤姐家中的爱心亭,布满了她近几年从事志愿服务所获得的牌匾,她说,回想起1994年首次踏上公益之路,是源于一份报纸。 “最初走上这条路源于一份母爱吧!”贤姐说。那是21年前,她在报上看到可以通过希望工程结对助学。次日一早,她就骑车到邮局汇出首笔捐款,“结下”清远市阳山县黎埠镇龙颈小学当时读一年级的文祥,一次为他寄出了6年的学杂费。她与文祥书信往来整10年。“可能我的名字太男性化,我被他叫了两年‘叔叔’后,才告诉他我是‘阿姨’。”贤姐笑着说。
“李阿姨,您给我寄的包裹,学校老师已代我领回。我妈看到您给我的书包、笔、本子还有钱,直掉眼泪……”这是1997年8月27日,当时已上小学四年级的文祥寄来的一封信的开头。在贤姐家,这样字迹稚嫩的信、明信片有一大堆。作为一位母亲,每次收到小祥的信,贤姐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她对自己说:“这个孩子我要管到底,要让知识改变他的命运。”在文祥之后,李焕贤还通过“希望工程”结对资助过广东清远、化州的数名学生。通过结对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看到受助的孩子在自己的资助下健康成长、汲取知识,她感到做善事给她带来了无比了快乐。 接着下来的16年,为能更快更广地帮助到贫困山区的孩子,贤姐改变了之前通过希望工程间接结对的帮扶方式,对困难的家庭和群众开展直接帮扶。贤姐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了一间又一间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改善校园条件,爱心足迹遍及广东的清远、河源、梅县、茂名、韶关等地,甚至福建省。慢慢地,贤姐感受到单凭一己之力,难以让更多的孩子受惠,2010年,贤姐发动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士组建了小榄爱心助学团,为我省一些贫困山区募捐爱心课桌。近3年来,她带领爱心人士募集资金300 多万元,为河源70多所乡村小学募集了价值150 万元的1万套爱心课桌,还资助300名贫困生并为学校配置了电脑、体育设施约100 万元,重大疾病救治及修路桥50 多万元。
李焕贤助学,不考虑远近,也不分地域,十几年来,贤她7次远赴福建献爱心,为了河源的那1万套爱心课桌,李焕贤8次到河源。助人并不难,但要十几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地为困难群众筹资捐物、排忧解难,这份执着是难能可贵的,她就是这样在行善的道路上奔波并快乐着。
二、乐善好施,情系扶贫建设 资助一些孩子读书,也许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不远千里去为一些非亲非故的山里人修路、修桥、修河堤、建操场,这或许需要一份坚定的助人信念才能做到的。 前些年,贤姐从一位在小榄工作的福建籍朋友处得知那里的孩子学习环境非常差,就想着要帮他们一把。多年来她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做公益前,一定先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作决定,实地看过之后,她觉得要帮孩子,还得先从改善环境设施入手。
十几年前贤姐曾在福建省福安大梨村开展过帮扶。当年,她本想去助学的,但在她实地考察后发现,那里的孩子们上学有一条必经之路是条很烂的泥泞路,孩子每次上下学后,身上都是泥和灰。考虑到孩子每天往返学校的问题,她独资把这条小泥路修成了水泥路。之后贤姐又发现,孩子们上学必经的路上有条小河,因为那条河堤被水冲垮了,泥沙堆积,影响溪水流动,心想着这样缺口越冲越大,影响村人出行,她又想办法筹钱把那条河堤修好了。
当地学校有一个泥土地面操场,天晴时,孩子们在上面做早操、运动时,灰尘满天;下雨时,积水又排不出去,孩子们没法上体育课。李焕贤就想帮他们把那个操场重新建,把泥巴地变成水泥地面,运动场上还铺上塑胶跑道。当时她手头较紧,就请自己70多岁的父亲拿出了1万多元退休工资支持她建大梨小学的操场。
贤姐给大梨小学教学楼续建工程捐了1万多元,硬化学校操场用了2万元,她还到大梨小学当了半个月的助教义工。当时,贤姐天天泡在学校里,她出资给每位老师配备一套办公桌椅,为学校购置音响及体育器材等,修建旗台、花圃、沙坑,还购置松柏树苗绿化美化校园。那几年,李焕贤共为大梨小学捐资6万多元。
这样的事,贤姐不仅仅在福建做过,3年前,她和父亲曾协力为河源市和平大坝石谷竹园村架过一座桥。当年贤姐在河源扶贫时,听说当地一条河涌一年内有几个孩子跌入河水中,其中有个孩子的脚残疾了。贤姐一直把这件事情惦记在心,由于当时手头并不是很宽裕,经过与父亲商量,父亲对女儿的想法非常支持,最后父女两合资修好了桥。那条本来用木板拼成的、两边没有栏杆的桥,现在已变成了一座水泥桥。看着村里的老人、小孩平安出入,贤姐和父亲都安心了,远在福建贫困山区的孩子老人,贤姐都待之如亲人,那份大爱,怎不让人感动?
三、雪中送炭,为重病患者重获新生 2012年2月,一位28岁的年轻母亲小刘双侧股骨头坏死,因病情加重,直不起腰、腿也站立不了,双手无力,连刚出生6个月大的孩子都抱不了。因家贫无钱医治,正为手术和治疗费发愁。贤姐知情后,热心发动身边的安心人士慷慨解囊筹集了10万,为小刘筹足了手术费。之后贤姐还与一些志愿者进行协调沟通,帮助小刘在广州联系了可做“换骨”手术的医院。小刘的换骨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不久就康复了。贤姐的爱心付出,让小刘这位素不相识的打工妹的命运彻底改变,在小刘看来,李焕贤就是她的再生父母。 对贤姐来说,这样的默默帮助陌生人筹集治病费用的例子还有很多,脑积水的“大头娃娃”小雪、血友病男孩、“玻璃娃娃”、白血病男孩等等。哪里有困难,哪里急需治疗费用,贤姐知情后总是走在助人的前线,积极发动和组织募捐,努力地为命垂一线的困难群众筹足救命钱,让重病患者重获健康。
四、与志愿服务同行,感召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公益爱心行列 “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21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这么多年来,贤姐几乎把她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我是被她感召来到这个团队的。”小榄爱心助团的一位团友黄浩城说,“我由衷地敬佩她,她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着我积极的助人和行善。” 近10年来,贤姐每年春节和重阳节期间,都要去慰问镇内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米送油送祝福,温暖老人们的心。一个一个社区地走,每次慰问三五十户,按每个社区实有孤寡老人人数而定。这么些年来,小榄镇多个社区的孤寡老人,几乎都吃过她赠送的大米食油。在老人们心中,贤姐亲如家人,每逢节日总会有她体贴的慰问和关怀。 除爱心帮扶之外,近年来,贤姐还积极参与镇上大大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上百次,在她看来善事无论大小,哪里需要帮忙,只要自己能帮得上都尽力去帮,志愿服务成为她行善路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村里的男女老少对贤姐都非常熟悉,因为只要他们有困难,她都尽心尽力、当自家的事一样帮他们。“贤姐用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有些人家里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孩子不听话,大大小小的杂事都愿意来找贤姐解决,有时三更半夜还有人打电话给她找她倾诉和调解,她老公戏言,干脆给她开通一条热线电话吧!”志愿者何勇杰说,“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编外‘社区主任’、‘妇女主任’,她是有名的‘和事老’。”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年已50岁的贤姐还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她的慈善事业,爱心助学、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在她看来这是一份永不退休的终身职业,她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发动和感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加入到公益安心行列来,让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和力量,让世间充满希望和温暖。 |
http://app.zsnews.cn/active/2010sbhr/toupiao.asp#rd?sukey=cbbc36a2500a2e6c9bcb8a7c5596a2ba3b645e05663e3317994eae14f2a556e6507741dc9ec6393e5d1fe6962d07cc9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