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一司机没注意这个地面标志撞亲人多赔8万,你是不是也忽...

0
回复
19297
查看
[复制链接]

1989

主题

58

回帖

23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03
发表于 2016-2-23 22: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马路上,有一种极常见的地面标志,很多司机都认识它,但90%的司机都选择了忽视!可是忽视了这个标志是会付出代价的。最近珠海有一位司机就因为没看清这个标志,撞到行人出事,多赔了8万块!这是怎么回事?
赶快来看,所有司机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
行人不走斑马线被撞到司机却负主责
去年年底,司机李某驾车在路上行驶时,前面有位长者过马路,他没注意到,等发现时避让已来不及。李某猛打方向盘,车身还是将行人弹得飞了起来。因为对方是老人,很快倒地不起。李某吓得够呛,连忙将人送往医院。
交警来到现场,一方面结合视频监控回看录像和现场勘查,一方面核实李某的情况,包括有无驾驶证、做酒精测试。那边老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到伤情稳定时,已花去了10多万医疗费。
李某虽然内心害怕,但对事故责任还是表现很淡定的。尽管老人过马路时,在他旁边就有一条斑马线,但他却没走,这不就是乱穿马路吗?行人乱穿马路被撞,那可是负全责的。
但交警最后认定,司机负主要责任,需要支付70%的医疗费,也就是8万多元!
在斑马线附近通过≠乱穿马路
老人有斑马线不走,被撞伤肯定要负责任。但有法律规定:机动车进入斑马线附近就要减速避让。老人当时走的区域,是斑马线附近!所以并不是乱过马路!交警通过视频监控回看,司机当时并没有减速动作,因而要负主要责任!

在斑马线附近通过≠乱穿马路。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还专门请教了负责法制工作的民警。

他是这样解释滴:不走斑马线过马路,从斑马线附近通过,发生交通事故,行人肯定要负一定责任,但车辆方没有尽到减速避让的义务,要负更大的责任。这和乱穿马路被人撞是完全不同的。


在具体的事故案例判定中,交警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 如果车辆进入斑马线附近已经减速,行人突然冲出来,这种情况,车辆已经减速,但没有达到减速的效果,但行人过马路的动作又过于突发,留给司机的反应时间很少,行人所负责任更大一些,警方可能更倾向于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
  • 如果行人没有突然冲出,而是正常过马路,只是没有走斑马线,机动车又没有减速,警方会更倾向于判定机动车驾驶员负主要责任。(如果司机有超速、酒驾等情节又另当别论)

原来这个标志你没看清楚
在这个案例里,大家可能留意到一个概念:斑马线附近!大家可能要说了,斑马线附近,附近是多近?5米?10米?有木有标准啊!

答案是有的。秘密就隐藏在大家都很容易忽视的菱形标志里。这是斑马线预告标志,意味着前方即将有斑马线,提醒车辆要开始减速!
请记住它的设置方式:
一般用于半路中的斑马线,红绿灯斑马线不会设置。

直行路段斑马线:
直行路段,因为车速一般较快,菱形标志会较早出现,一般会有两个。

右转路段斑马线
车辆转弯时速度减慢,因此右转斑马线前,菱形标志会设置近一点。



注意这些距离,一旦发生事故,在责任认定时是重要参考!
其实,任何交通标志标线都是有法律含义的。含义又分两个层面,一是直接层面,一是间接层面。直接层面很好理解,比如禁停牌意味着禁止停车,停了就要处罚;间接层面则比如路面车道虚线,虚线意味着大家可以变道,但前提是要不妨碍其他车辆通行,如果因为变道发生事故就要因此负主要以上责任。同样,以前珠海有“红灯亮时可以右转”指示牌,牌的意思是,你可以右转,但要礼让行人。如果因为你的右转撞到行人,也要因此负主责。这就是标志标线、标牌间接层面的法律含义。菱形作为斑马线预告标志,提示车辆必须要减速避让,也有法律含义。不避让因此发生事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size=1em]见到这几种标志,都要减速!
纵向减速标线

横向减速标线

三角形避让标志

看完后背冒汗有木有?事实上,很多司机都不能说自己对地面的标志线完全了解。不论新手还是老手,赶紧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导流线



导统线也是出现在路口、匝道或掉头车道的指示标线,引导车辆按规定的线路行驶,覆盖的地面不能随意压线或越线行驶的,也是禁停区域。

导向指示线


如果您发现走错了车道,这时候千万不要强行跨越实线转回,这样罚款和记分一个都不会少。您应该将错就错的继续行驶等待“导向指示线”再掉头。

禁停线


黄色网格区域禁止停车,如果在排队通行时前方距离不够,后车应在网格线外等待,不得压线停车

待转区


车辆在直行绿灯亮起后,可以转入“左转弯待转区”等候。不过,如果在直行和左转灯都是红灯时进入待转区,也将按闯红灯计算。

公交站标线


公交车站前后30米范围内都是禁停区,看到这样的标线区域就行注意不能停车。

公交专用道


公交专用道,通常会在地面用汉字标出。在限行时段进入公交车专用车道,罚款记分一样都不会少。
赶紧转走让更多人知道吧!

来源:珠海交警、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小编微信(加群)

全国服务热线:

0760-22109168

公司地址:中山市小榄镇新华西路3号

运营中心:小榄镇双美府208

邮编:528415 Email:11446848#qq.com

Copyright   ©2000-2018  小榄在线,小榄网,小榄论坛Powered by©Onw.cn技术支持:中山市微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粤ICP备090363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