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走进一条小榄的旧街古巷,就像走进一个风情展览馆。但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有多少不被遗忘的“风情”?
北村大街——位于永宁北村的一条主要街道,是我小学时代经常走的一条街。但那时年少无知的我走在这条街上,根本不知道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北村大街古称“北街”,因地处妙灵宫之北,故名。南宋末年就有人迁居在北村一带,明洪武四年(1371年)为广海卫刘晨所和新宁卫的一所驻军的所在地。这里曾经祠堂、庙宇林立,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榄市”的所在地……(延伸介绍:什么叫做“卫”和“所”?那是古时某一时期对军队的编制。每一个“卫”,统辖若干个“所”,每一个“所”,以其率领人的姓名为号(如民初的“就字营”、“带字营”等),各统领他们下属一批人(各所人数不相等,因其中有些军人不愿随队下乡屯田,事先办好手续,转民户的),连同家属老幼,来小榄落户。明洪武四年(1371年)官方就派了三个卫(广州后卫、广海卫、新宁卫)共十八所的驻军到小榄来。他们落户到小榄各区后,通常都会建一座关帝庙,作为联系该所成员的公馆。)
文昌帝君被道教奉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小榄人当然“有愿必求之”。昔日小榄共有四座文昌帝君庙,位于大榄北街、合乡捐建的文昌帝君庙(或称大榄文昌庙)就是四座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大榄文昌庙门前有一个名为“放生池”的半月形水池,池内养着一只巨鼋(yuan,一种鳖)。关于这只巨鼋相传有一个神奇而感人的传说。这里就不多说了。 刚在前几天过完百年校庆的永宁小学创办于1910年,与同期的麦氏两等小学(即后来的滘口小学)、榄山第一高等小学(榄山书院1905年更名后的学堂,即后来的小榄中学)、何氏舄环两等小学、泰宁初等小学等一并成为孩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学堂。永宁小学最初的地址可能在大榄文昌庙附近(这个我不太确定),大榄文昌庙旁边还曾有一座专门祭祀广东巡抚王来任的祠堂“王大中丞祠”。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永宁小学改建校舍,大榄文昌庙和王大中丞祠都让位给了“未来的主人翁”,文昌庙被改建成永宁小学的校舍,王大中丞祠的头门和大堂都被拆去。1989年我就在奶奶的牵引下走进了这个历史悠久的校园,开始学习“床前明月光”、“三七二十一”、“Hello,how are you”,以及接受“学雷锋做好事”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北村大街上,也曾经有多个氏族的祠堂、书室(现存最完整的一间书室名为“佩兰书室”),以及关帝庙和天后庙——妙灵宫。据记载,建于明代的妙灵宫是小榄最早的天后庙,也是小榄古时五大庙之一。两进各三间,明代解元伍瑞隆题“妙灵官司”匾,原址在现今的永宁文化中心。明末清初,由于小榄水上飘色受到百姓的喜爱,所以开始形成在中元节游飘色的惯例。其中以大榄妙灵宫、基头北帝庙和滘口北帝庙组织的飘色队伍最为壮观。每年农历七月十四至十六日,三庙分别负责一日组织飘色巡游榄乡大涌。此外,妙灵宫也曾作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小榄第二届甲戌菊花大会的展场。而在民国23年(1934年)小榄第三届甲戌菊花大会上,以妙灵宫为中心,自双美桥至文昌庙、戏棚地至东边涌形成一个集艺菊场、花街、花桥、花楼、菊棚牌楼、戏棚等于一体的华丽展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己未小榄菊花大会上,妙灵宫又作为分展场联同主展场的人民公园一起向来榄游客以及港澳乡亲展示着一场精彩的菊花盛宴。 在清代中叶,在妙灵宫至文昌庙一带形成了一个街市,名为“大榄市”。对于一些“老永宁”来说,“大榄市”这个词是最熟悉不过了。(前篇《冈底凤鸣》中写过,明清时期小榄有“三墟六市”,而据记载,那时小榄并没有“墟”,桑墟、茧墟、丝墟只是民间的俗称,已更正)……
在北村大街西边,有一个村叫洪山村,因昔日境内有洪山社,故名(1935年称山边乡)。关于洪山社有一则比较可信的传说——大名鼎鼎的“洪拳”创始人洪熙官,晚年就隐居在香山小榄的洪山村!相传,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在清兵大举进攻反清大本营福建莆田少林寺时,杀开血路逃了出来。随后隐姓埋名在广州的“红船”(粤剧团下乡流动演出时所坐的船,一般漆成红色,所以称作红船)上做伙头,其后又辗转到了小榄洪山村隐居,以教授门徒为职业。多年以后,他的儿子洪文定到小榄寻访父亲,在滘口遇到了爱好习武的陈东发,两人一见如故。到洪氏父子重逢时,陈东发就成了洪熙官晚年的大弟子。后来洪熙官搬到小榄大石街住了多年,继续以授徒为业。陈东发得洪熙官的指导,武功更加精湛。但不久,洪熙官去世,陈东发把他安葬在飞驼岭上,立碑“洪熙官之墓,授徒陈东发立”。据说建国初年此墓碑尚存。
滘剪巷——因有两条短小的巷相交于一“点”,然后延伸出一条大巷,所以这两条小巷俗称“滘剪巷”,路牌写作“较剪巷”,即形似剪刀的巷。两条小巷相交后形成的大街叫“松洲大巷”。
西岐大街——“西岐”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名字,是周朝发祥地的名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相传周文王在岐山上听到凤凰鸣叫的声音,“凤鸣岐山”的典故便流传了下来。对于这个位于永宁东村的一个小社头,为何取名为“西岐社”呢?连我这个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人也不知道。在遥远的往日,在西岐社曾有何氏书室两座(头门上只刻有一个“何”字)、潘氏祖祠(崇祀由顺德冲鹤乡迁来的潘氏始迁祖平均公)。西岐社所在的大街名为西岐大街,连接着潮南路。在西岐社,还保留着“一股巷”、“二股巷”这种比较特别的巷命名方法(“股”即支路)。走到这里,不时回想起我那苦涩的童年……
四亩地——从西岐大街进入一些弯弯曲曲的小巷后,便到了四亩地。“四亩地”起源于清代的一座李姓大宅,名为“四亩草塘”。昔日的四亩地,有观音庙和一些祠堂。而在现代,1959年成立的小榄镇菊城农场的场址就在四亩地!
南垄街——南垄街因位于妙灵宫之南,古称“南街”,与“北街”相呼应。历史悠久的净意庵就位于南垄街之上!净意庵是小榄现存为数不多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净意庵原名“榄溪坑田寺”,在时代长河中经历了许多“大起大落”后,现在在重建中的净意庵已经逐渐浮现出那雄伟庄严的态势!
刘地巷——位于永宁南垄街附近的一条街。在巷内曾经有一个园圃名为“东园”,又名“贲园”,为清康熙年间刘信烈所辟,是清代小榄较具名气的园圃之一。“刘地巷”由此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