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小榄 街的故事~文化开路~

0
回复
64042
查看
[复制链接]

743

主题

27

回帖

117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71
QQ
发表于 2017-2-4 14: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榄 街的故事~文化开路~

文 中山权

          这条道路上,有影剧院、名人故居遗址、老祠堂、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历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电视台、百年老校、公园,公园内又有艺术馆、图书馆、文艺大楼……这条道路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或与人们擦肩而过,或使人们驻足关注,或使人们流连忘返,或使人们熏陶醉心,或使人们回首往事。这就是文化路。

          文化,是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上,用手创造出的“物心两面”的成果。从一开始的衣、食、住,逐渐涵盖了技术、学问、艺术、道德、宗教、政治等等生活的样式和内容。“文化”常常被认为与“文明”同义。但在西方,他们把涉及到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东西称之为“文化”,这与有很强的技术发展意味的“文明”区别开了。“文化”或“文明”的基础是“自然”。我们从先祖那里继承了文化。这“文化”的背面自然是“自然”。因此,我们感谢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发达的文化(文明)的同时,也应该感谢文化的基础——自然(此道理来自一则禅宗法话)。一条命名为“文化”的道路,一条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道路,它的“自然”是什么呢?

          回首遥远往日。凤山南面的一条小溪碧水粼粼、潺潺而流,流淌着生命的激情,流淌着乡人的情怀。这条小溪是水色匝的一条支流,从南平里(现在东庙市场侧),流经宁丰社、龙舟河、万寿宫(现在滘口小学对开),一路奔向小榄大市(现在新市路一带),止于西闸(现在旅游假日酒店对开)。乡人在溪旁种植葵树,因而俗称小溪为“葵溪”或“葵树涌”。因为万寿宫至旅游大酒店那一段葵溪靠近小榄大市,所以从民国时期开始这一段又被称为“市边涌”。市边涌一带地方旧时又俗称为“四边涌”。通俗易懂的地名成为了老一辈小榄人不可磨灭的回忆。

          曾几何时,葵溪沿岸祠堂林立,诸如何氏内阁大宗祠(舄环堂)、内阁本房祠(联璧堂)、廷元祠(鸣和堂)、悦公祠(大有堂)、南泽祠、祥亭祠、巨波祠,麦氏三房祠(三德堂)、莘亭祠(研朱堂)、毓辕祠,吴氏少豪祠等。在众多何氏祠堂中,有两座以“内阁大学士”之名的大祠堂——内阁大宗祠、内阁本房祠。内阁大宗祠为小榄何氏十郎房的祠堂,壳花墙、三进各三间,崇祀宋始迁祖敬让郎前峰公。因其十三世孙何吾驺官内阁大学士,故称内阁大宗祠。内阁大宗祠与位于四宅巷的何氏九郎房的太卿大宗祠(流庆堂)互相辉映,昭示着“小榄何”的风光历史。而内阁本房祠崇祀何氏十郎房六世祖雪崖公,也是因十三世孙何吾驺的高阶官位而得名。

          何吾驺(1581~1651),字龙友,号象冈,又号象冈山人、闲足道人,小榄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四十七年,已未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吏、礼、兵三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明朝“内阁大学士”又称“首辅”,官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如此高的职位,造就了何吾驺地位显赫且妾侍众多,于是在内阁大宗祠背后新建了一座附祠,把众妾侍死后的神主安置于祠内,此祠叫做“众母祠”。

          崇祯八年(1635年),何吾驺因与幕僚意见不合,被罢归里后,在凤山南、葵水边,划地数十亩,建起自己的宅院,名为“翁陔园”。翁陔园范围,北至凤山之麓,南至莲塘大街,东至滘口,西至西闸,葵溪横流其中。翁陔园内建有松凤阁、吸和轩、览辉楼、宝纶阁、愚公楼、元气堂等亭台楼阁。规模盛大,胜景处处,“翁陔春游”曾被列为榄溪八景之一。翁陔园外南北端建有观音庙各一间,为水月宫和莲塘街观音庙。何吾驺还在水月宫的左边建了一间自己的专祠,堂悬崇祯御题“帝臣天老”木匾,崇升三代故称“世大学士祠”。

          此外,还有一座专祠——何勇烈公祠,又叫昭忠祠。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寿春镇总兵何朝亮与太平天国洪杨军作战,英勇殉亡。同治七年(1868年)被御赐祭葬,赐谥“勇烈”,乡人立何勇烈公祠以示纪念。据历史资料载,孙中山先生曾在何勇烈公祠内避难。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孙中山领导和策划的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被清廷通缉追捕。当时香山县三合会曾经参加这次广州起义的预谋行动。而小榄镇又是香山县三合会活动的地区,且是广州通往澳门的必经之路,因此孙中山决定经小榄,转道往澳门、香港等地。11月28日,孙中山来到小榄,去市边涌找到了他在澳门吴节薇家相识的何作权。何作权的家就在何勇烈公祠附近。因为这座祠堂是清廷为表彰抗御太平天国军而殉职的清军将领而建的,清兵不敢擅入。所以,何作权先将孙中山藏于何勇烈公祠内。当晚,何作权立刻带着孙中山从何勇烈公祠后门越过凤山,绕道鸡肠滘抵到莺哥咀河边登艇。三合会员以运送喂鱼草料作掩护,一夜之间,将孙中山送往澳门。29日,孙中山到达香港,后来会合了郑士良、陈少白一同前往日本。

          山之南,水之边,自然环境自然好。所以,除了祠堂众多,还吸引了众多名人在这里构筑园林别苑。除了翁陔园,还有六湖别业(何吾驺建)、西园(何吾驺建)、荔园、西浦、棣园、半塘。美丽的自然环境催生出名人的园林别苑,精心打造的园林又使自然环境更加秀丽。绿意盎然的凤山、溪水潺潺的葵溪、典雅庄严的祠堂、秀丽大气的庭院,将这里构造成小榄的一大胜景。古语有云:“凤岭笼烟春草碧,葵溪夹岸古松幽。醉余领略芙蕖趣,花自亭亭水自流。”

          有美景,当然也有好诗。明代万历年间,何吾驺在葵溪一处创立文虹诗社。自此,文人雅士结社吟诗之风盛极一时。诗兴大发或菊花盛开之际,何吾驺常常邀请李孙宸、伍瑞隆、卢兆龙、何藻等榄乡才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清代,又有阶云诗社(棣园内)、贯虹诗社(内阁大宗词内)。

          诗社是以诗结社,而秋菊盛开之际,菊花又是诗社的主要吟咏对象,因此衍生出征诗、赛诗、征菊联等文化活动。在清乾隆初年,以赛菊形式的“菊试”为基础,小榄产生了以菊结社的“菊社”。简单来说,菊社就是一个在秋菊盛开之际,将各种精美菊花聚集在社内展示,然后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等“以菊会友”、“以文会友”,或饮酒赋诗,或演戏奏曲。皆尽在一个“友”字,不设奖项,没有科举的俗习。菊社大多以氏族、宗祠、庙宇、坊社等为单位进行结合、举办,并聘请栽菊人培育菊花。可以说这是小榄菊花会的雏形,最初是年年一届,后来逐渐演变成举期不固定,或相隔10年、20年。而后来由乡内的多个菊社联合起来举行的菊花盛会,名为“菊花大会”。当时,最有名的要数泰宁的李氏尚书大宗祠菊社、麦局的麦氏大宗祠菊社、三宅巷的何氏太卿大宗祠菊社,以及葵溪旁的何氏内阁大宗祠菊社等等。何氏内阁大宗祠菊社范围在今文化路公园门前一带,社内设置花路、花桥、花楼、花廊、花园,花园前搭戏棚。有记载曰:“中驾长虹百丈,攒红叠翠,令人目不暇给,至此殆不复侈谈苏堤矣。按此处为何大宗十郎祠。左为廷元祠,右为内阁本房祠,后枕凤岭,前漱葵溪,即去岁贯虹诸子所结诗坛处也。……其右侧为翁陔园,前明何象冈太傅所辟,与诸名人觞咏于此,迄今经二百岁。一家词赋,风流不坠,沿旧址而黝垩之,焕然一新。中有方湖,金波潋滟,傍水栽菊……”(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年)小榄第一届甲戌菊花大会)

          可以看出,葵溪的市边涌一带是小榄何氏的聚居地之一。而葵溪靠近水色匝那一带,则是小榄麦氏的聚居地之一,俗称“麦局”。在麦局,曾有麦氏大宗祠,祠内中堂里悬挂着“诗礼传家”的牌匾,所以这座祠堂也被人们称作为“诗礼祠”,它所在的街道叫“诗礼街”。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麦汝良、麦祈和麦秋畦等人创立了小榄第一所氏族学校,名为“麦氏两等小学堂”,选址就是葵溪旁的诗礼街。


          然而,沧海桑田,时移势易,大地惊雷醒美梦。再美好的故事也有终结之时,再美好的胜景也有消失之际。

          翁陔园的松凤阁、吸和轩、览辉楼在清代实行迁海政策时被毁掉;宝纶阁在小榄沦陷时被毁掉;愚公楼、元气堂早已易主,但建筑还保留原状,直到解放后才与世大学士祠、水月宫、莲塘街观音庙一起被拆除。而翁陔园的“后花园”也在解放后被人们辟为现今的人民公园。

          1945年,凤山下葵溪旁的众多祠堂和古宅,在物价高企的情形下,被人们变卖、清拆一空。祠堂被拆毁后,剩下的是乱草、废瓦,满目疮痍。由见及此,当时榄镇地方自治促进委员会拟将此处建为公园。同年9月动工,筑墙围敝、植树建亭,次年完成雏形。当时园门非常简陋,后来在1948年旅港乡亲卢林捐建公园正门牌坊,自此公园定名为“榄山公园”。再后来又改称为“人民公园”。自1958年起,人民公园面积不断扩大,纪念性的、娱乐性的、便民性的设施和场所不断增加。现在,小榄图书馆、小榄艺术馆、艺术培训大楼、文艺大楼也位于人民公园内。文艺大楼内有小榄曲艺协会、小榄摄影协会、小榄印社、小榄书法协会、小榄青年画会、小榄老年书画会等文化协会;2001年落成的小榄艺术馆经2006年全面翻新和装修后,设施更加齐全,格调更加高雅,成为小榄举办美术书法作品、摄影作品、文物和民间艺术收藏品等各种艺术的精品陈列、展览的文化场所。人民公园将自然与文化相结合,山青水秀、文化味浓,是小榄最悠久、最地道的公园。

          小榄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一代代的小榄人也非常重视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小榄人在葵溪旁先后建立了小榄镇工人文化宫(设有剧场、阅览室、乒乓球室、棋艺室、茶座等设施)、小榄镇文化站等文化场所。小榄镇文化站成立于1956年,发展至今包括十多个文化艺术社团,涉及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诗歌、曲艺、话剧小品、舞蹈、音乐、集邮、钱币、收藏、舞狮等类别,会员队伍还不断扩大。在镇政府领导下以及文化站和镇文联指导下,经常开展美术、书法、摄影、集邮、收藏品展览,积极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书画、摄影、征文、企业文化比赛等活动;1962年,小榄成立摄影协会,会址就设在工人文化宫,后来转到文化站。小榄摄影协会从最初的十多人发展成现今的七十多人,小榄摄影协会成为了小榄文化事业不可低估的力量之一。现在,小榄摄影协会会址设在人民公园的文艺大楼内;小榄不仅是菊乡,也是诗乡、文化之乡。明代创立的文虹诗社堪称是小榄第一个诗社,为秉承“文虹”的传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4年一群小榄文化人创办了榄山诗社,以研究旧体诗为主,也自发创作诗作。1989年改名为长虹诗社。长虹诗社集结了小榄一批文化人士,以诗词吟咏祖国、吟咏家乡,更是在吟咏生命。现在,长虹诗社位于人民公园的老干活动中心内。

          由于葵溪一带水景秀丽,所以在小榄菊花会之际常被布置成装饰展区。1959年11月12日至19日,小榄镇举办了建国后的首届菊花会。菊会会场设在人民公园、烈土陵园和附近祠堂。菊花展分为四个菊艺展区——大立菊区、菊艺砌作区、品种菊区和风景区,一共展出了菊花3900多盆。风景展区就是设在人民公园门前及葵溪(市边涌)沿岸。风景区展示了在河涌水面搭建的菊花台、菊花塔、菊花亭、菊花桥等景致,以及用菊花装饰得眼前一亮的河岸风光。在葵溪尾段还建了一座菊花会纪念性建筑物——迎菊亭。1979年小榄己未菊花会时,人们也在葵溪上搭建了金花桥、银花桥,水面上构筑“双桥立鹭”和“深埠荷花”艺术灯组,在两岸也布置了美丽的菊花。配合着迎菊亭,“葵溪菊影”给小榄人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回忆。

3424143091686295437.jpg

绿树掩映的葵溪春色(1979年摄)

880172252175237067.jpg

葵溪上的花桥与灯景(1979年摄)

相片出自爱菊之仁《葵溪沧桑》


          自创立以来,麦氏两等小学堂经历着麦氏学校、麦氏始兴小学、私立始兴小学、滘口小学的变革。1994年滘口小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05年11月19日,滘口小学喜迎百年华诞,成为了小榄名校之一。滘口小学重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特别注意坚持从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为重心,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教育,培育着小榄新一代的“文化幼苗”。

          公园、学校、文化宫、文化站、戏院等场所,将这波光粼粼、绿树成荫的葵溪构筑成一个文化味颇浓的区域。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葵溪北岸被扩宽开辟成道路,并取名为“文化路”。到80年代,葵溪(市边涌)也被覆盖,与文化路融为一体。

          毫无疑问,何吾驺给小榄何氏家谱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显赫印记,他的功名成就、书法珍品为后辈所传诵。所以至今他的故居还是有迹可寻。由溪变路的历程中,何府“头进门”还是静静地屹立着,与一墙之隔车水马龙的马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头进门”为花岗石基底,青砖横砌,硬山式搁檩,檐下有拼砌的羽毛状浮雕砖雕。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浮雕显得相当灰暗,墙壁斑迹点点,屋檐残缺不整。“头进门”后面的“几进”均已拆掉,现在被划为一个很有“风味”的小园地,以种植树木花卉。传统的建筑格局是“后座高于前座”,以寓意希望后人超过前人。而何吾驺的府第是前座高于后座。这种建筑格局很罕见!坊间的说法是何吾驺不愿意后人的成就高过自己。亦有说何吾驺的官位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建屋建成后座高于前座来寓意希望后人超过前人,那他的后人要做皇帝了!为了避免这种误会招致而来的谗言,何吾驺就将他的府第建成前座高于后座。姑且不论哪一个是真实,何吾驺府第“头进门”保存了明末典型的官宦人家的建筑风格,是中山现存很少的明代名人旧居之一。

          进入到21世纪,一些新的文化场所给文化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文化路的文化味愈加浓重。小榄政府充分利用了小榄人的书香气息和文化路的文化氛围,将位于文化路的原建斌中学旧址改造成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2005年11月19日,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隆重开业。这是积极配合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中山建设文化强市的一次实际行动,也是推动“文化强镇”的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将艺术传递到小榄的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小榄人的文化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占地37.5亩,是集油画、国画、刺绣、工艺品、陶艺、旅游产品、茶艺、文化展览等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已有60多家企业进驻。节和麦公祠、粤峰何公祠、翠峰刘公祠三座幸存老祠堂也位于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内。2008年小榄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文化产业创意园”称号;同时,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镇级示范基地。2009年,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销售总额超2亿元!

          2009年12月10日,作为小榄镇文化产业园第三期项目的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也正式开业。由原五金二轻厂改建而成的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位于文化路,人民公园斜对面,与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相距甚近,也邻近小榄打造的古玩文化街(正义路)。来自各地玉石、钱币、象牙雕刻、古玩字画等40多家企业进驻于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使这里的文化特色产业越来越鲜明、竞争力越来越大。文化艺术品产业基地、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化路休闲步行区、正义路古玩街、莲塘街等等文化街区、设施结合起来,就成了小榄精心打造的“一基地、三街道”、多元化、集约型、开放型的文化产业园。

          近年,小榄镇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 2020145907854202622.jpg )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足见在文化事业建设方面,小榄镇“多分”耕耘、“多分”收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人们利用“凤山南、葵水边”这一自然环境催生出来的文化魅力,打造了一条富有小榄特色的“文化之路”,从而不断地发展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感谢葵溪、感谢文化路,更应感谢创造了小榄灿烂文化的人人。

          偶有一句:凤南葵溪清,文化气息水上凝,路通文愈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小编微信(加群)

全国服务热线:

0760-22109168

公司地址:中山市小榄镇新华西路3号

运营中心:小榄镇双美府208

邮编:528415 Email:11446848#qq.com

Copyright   ©2000-2018  小榄在线,小榄网,小榄论坛Powered by©Onw.cn技术支持:中山市微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粤ICP备090363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