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菊花会】小榄历届菊会回放——民国二十三年甲戌菊花会

0
回复
23684
查看
[复制链接]

743

主题

27

回帖

117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71
QQ
发表于 2015-1-8 0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榄历届菊会回放】

民国23年(1934)小榄甲戌菊花大会简述


图文 / 爱菊之仁

    民国23年甲戌(1934),正值东北沦陷,国难当头。当时小榄是一个农业之乡,由于1932年至1935年间,安南与泰国洋米大量涌入,新兴白米每担价格白银3元左右,谷贱伤农,禾田抛荒,而蚕丝业亦告衰落。农村经济破产,镇内百业凋零,当时许多贫民失业,每个劳动力的日薪不过白银二毛,而市场的购买力亦很薄弱,生油每斤近二毛,每亩禾田土地售价只值10余元。小榄是鱼米之乡,全靠农业作经济支柱,工业基本空白,仅有小量小手工业作坊,而稍大的油榨及米机等行业,也因农村破产而生意不前。基於上述的时代背景,早在1932年底,民间不少人对举办第三届菊会已抱消极态度,提出“国难当头,不宜苦中作乐”,一些人甚至主张停办。但乡人多认为盛会难逢,经镇内的绅耆和各大族姓的值事酝酿,动员各界知名人士,联署发出《筹办第三届菊花大会发起书》,分贴于小榄五大庙前。经一轮宣传发动,小榄何、李、麦三大姓的何氏流庆堂、舄环堂、李氏尚书大宗祠、麦氏诗礼祠等率先成立各自的筹委会,接着其他族姓、街坊、团体及省港同乡会等亦纷纷发出宣言和小引,并积极各自进行筹办事宜。民国22年秋,镇内个别族姓为迎接第三届甲戌菊会,分别在宗祠内举办预展,如泰宁李族在李氏慕时祠,先开一小菊会 。

    1934年10月2日,经各方合议,成立了第三届榄镇菊花大会委员会。大会正主席何仿檀(清光绪戊戌科武侍卫,民国期间曾任陆军中将),副主席有麦子荣(时任中山县参议会参议)、谭民三(同盟会员,曾任封川县长)、李绍纲(时任中山县第三区公安分局长)、刘荣阶(富绅)。委员会设下列各股,各股内设正副主任及干事多人。

    此次菊花大会由何氏流庆堂、舄环堂、李氏大宗祠、文介祠、默斋祠、麦氏诗礼祠、树德堂,三华祠及慈恩坊大庙前、新市街、圆美巷、南门直街、舍人庙、卫所、下基二班三社、沙口岗洲社、大榄、北区以及刘、甘两姓等菊会联合组成。各菊会经费主要来自各祠堂、庙宇、坊社之尝产及捐集。

    此次菊花大会于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十)上午9时正式开幕,会场在肯堂书室,门口贴上“欢联枌梓,兴寄柴桑”的对联,门前搭上一座板台,华光庙至圆美巷口之涌,已由刘荣阶出资搭架铺板覆盖,两岸连成一片。当日观礼人群如潮,大会的正副主席及各股的主任坐在主礼台上,由大会主席何仿檀致开幕词,演讲约15分钟,在群众欢呼鼓掌和炮竹声中结束。全镇各展区亦开始了各自的序幕。省港同乡会则假座四亩地戏棚举行开幕仪式。

    此届菊会由于镇内所有花楼、花塔、戏棚,全是葵竹木搭盖,最易惹火,且照明多是燃烧煤油的大光灯和汽灯(只有极少展点因靠近辗米厂而使用电灯),稍有疏忽失火,全镇将成火海。保安和防火工作,除当地公所、护沙局、公安分局和中山县增派三四十名县兵外,各姓宗祠和各街坊展区,均各自组织临时保安人员日夜轮班巡防,维持秩序,各坊水柜水泵临战候命。

    整个菊花大会,分东南西北中五区布置,面积6998亩。场内花楼、花塔、花涌、花桥、花台、花棚、花街布置华丽,计有菊棚24座,景棚8座,花街12条,花楼12座,花塔6座,花桥8座,艺菊场9处。这届菊会展出的名菊中,较名贵的有紫毛菊、胭脂点雪、飞马筒、红虎须、紫牡丹、雪点桃花、金蝴蝶、狮子球(火球)、黑牡丹、沉香球、上海宫粉等。各区布展分别是:

    东区由基头坊北帝庙至十二桥,有4度花桥、3座花楼、10处菊棚以及戏棚景棚4处,沿途绿溪萦绕。座落今东堤路的李氏宗祠,一字儿排列十馀间,祠宇毗连,面临大涌,花涌倒影层层,尚书大宗祠前花楼高九丈,罗伞顶上竖国旗一面,远在邻镇各乡亦能望见,为各展区花楼之最高者。花楼附近是花塔,塔高七丈五尺,内分五层。沿花街轴线设登云花桥。花阁与文阁交辉,花楼共画楼并峙。基头坊北帝庙前设菊棚醮坛,建万善缘,花塔高耸,花塔高约六丈,全用杉木做成,颇为坚固,是大会唯一用木搭建的花塔(各区花楼花塔均是用竹搭建的)。省港同乡会游艺场设在主帅庙坊李似稽祠,祠前花楼花桥。十二桥古松装成“百鸟归巢”,河涌布置鲤鱼化龙,光怪陆离,李慕时祠菊棚,陈列了是由李博文医生栽植的一对名为“早白”的大立菊,均13圈,各547朵,是第三届甲戌菊会之“大立菊王”,裱扎工艺为单枝单朵,以当时尚未应用灯光调节延长菊花生长期的技术水平来说,花朵数量之多实属少见。

   南区以玅灵宫为中心,自双美桥至文昌庙,戏棚地至东边涌。艺菊场设在南街石龙口罗氏十世祖祠前,区内大榄北街及东边涌华陀庙前为花街,花桥画舫,五彩缤纷。阜安社对面戏棚地及麦必雄祠前设戏场,戏棚蘸坛,水陆辉影,玅灵宫前花楼花塔高耸,陈总管山庄前菊棚牌楼并峙。

    西区由车公庙起至葵树庙止。区内市边涌、四宅巷、兰街社分别设有艺菊场,全区菊棚9座,并设彩灯景棚、盆艺展览、书画展览、琳琅满目。车公庙直街鸡鸭市为花街,花街迤逦,花村喧阗。悦公祠、太卿祠、葵树庙前设戏场,何内阁祠、太卿祠及麦进士第前盖搭花楼花塔,何内阁祠的花楼高七丈,花塔高约四丈。

    北区自沙口岗洲社、渔洲至滘口,沿河鲜花盆景纷陈,沙口天后庙前及滘口庙前、麦氏六房祠前均设有戏场,梨园倩影,八音琴韵,极视听之娱。麦氏大宗祠及六房祠分别在祠前搭建了花楼、花塔和花桥,花楼高七至八丈,花塔高五丈,楼塔遥遥相颦。区内菊棚、景棚、花街处处,并在百花社设立了北区艺菊场。

    中区由华帝坊肯堂书室至天地正气(今正义路),区内百寿街、庙前大街、公约街、太尉庙街、刘家巷、南门直街、布行街、园美巷、蓝田舍人街等尽成花街,花笪遮盖,彩灯串挂。配以人物、鸟兽扎作。一条条花街柳巷,一幅幅绚丽秋容。串连各区,构成整体,全镇尽成花国。华帝坊肯堂书室为榄镇大会主场,大会开幕式在此举行,开幕当日,书室门囗贴上“欢联枌梓,兴寄柴桑” 的对联,门前河涌用木板覆盖,两岸连成一片,以容纳观礼人群。大会农产品展览会,设在园美巷口何肖庄祠内。

    此届菊会,以私人名义出资设场的,首推“甘刘二姓艺菊场”,据传个人耗资白银达二千多元。所谓“甘刘二姓”并非代表两姓祖祠,而是富绅刘荣阶和其在上海当买办的亲家甘翰臣两人合办的。由甘在上海搜罗各地名种菊苗,刘在小榄雇了广州花地栽菊名师何佳(现任小榄菊进会艺菊顾问)在其位于旌义祠侧(今华光前街)的别墅“荣园”内栽植,会期除在荣园搭有菊棚、花塔外,还在刘的府宅(现小榄大厦一部份址)门前,搭上棚架覆盖华光庙河涌作为展场,而大涌边的成宝甘公祠前,亦有菊棚花桥等布置,规模颇大。广州许多知名人士如金融界的邹殿邦等都来榄作荣园的贵宾。

   小榄旅外乡亲,历来关心家乡,造福桑梓。此届菊会,旅省榄镇同乡会(时会址在广州今光复北路,会长李颂文)与香港榄镇同乡会闻风而动,积极参与,联合借用主帅庙坊似稽李公祠(今康公路3号头门址)设立菊花大会省港同乡会办事处及游艺场,门口贴上“故园花事,游子秋风” 对联,场内的游艺内容有香港榄镇剧团锣鼓白话剧、国技、魔术、电影、歌乐等表演,又设诗钟,征诗征联、灯谜、象棋比赛等,场外则於17、18两日举办全镇水色比赛,19、20两晚鱼灯水色比赛,均环游小榄水色河道。并在四亩地(今下基路)盖搭大戏棚,以白银2050元高价聘省港名班“义擎天”演剧三日四夜,主要演员有廖侠怀、谢醒侬、李自由等,当时全镇大小戏班11班,只有此班收入场费。

    菊花会期间,还举行各种文娱康乐活动。结诗社、征联赛诗、争雄竞巧,非常热闹,征诗分大会诗场及省港同乡会诗场,大会诗场诗题为“镇海楼怀古”(限东韵),及七绝“栽菊、赏菊、采菊、餐菊”,由江孔殷太史评阅,大会共收得诗稿1378首,踊跃程度甚为罕见。评出获奖者201名,大会还集佳联252副;省港同乡会游艺场征诗诗题是:“对菊有怀陶靖节” (七律不限韵),由黄慈博先生评阅,评出获奖者100名。诗钟:菊花会、酒;征联联题是:为赏菊芳邀雅咏,分民生、民权、民族三榜。大会还请名班,奏乐府、演木偶,放电影,仅粤剧戏棚13处,大小戏班11班,笙歌夜夜,锣鼓喧天。还有猜花灯谜语,趣味横生。东莞何氏宗亲送来大批烟花,由何氏流庆堂在凤山廿八级处(现菊城宾馆餐厅址)搭高棚燃放了两晚,万人空巷。省港同乡会举办的全镇水上飘色和鱼灯水色比赛,20多个社坊均参加。以8-10岁的童男童女扮演水上飘色人物,参加比赛。出游时,由大会彩楼大船领先,随之数十艘飘色船,音乐艇一艘串一艘,浩浩荡荡,鱼贯而行,旌旗蔽日,锣鼓喧天。绕全镇大河一周,观者如潮,水色之中最精彩者有忠心巷之“牛郎织女”、绿湾巷之“鲤鱼化龙”、福星社之“武松打虎”、永安社之“哪叱闹海”。更有趣的是真相剧社以年仅两岁的男孩女孩,扮成一对老夫老妻,维肖维妙,叹为观止。此外,省港同乡会还举办了传统的风筝比赛活动。

   除上述传统节目活动外,各姓族祖祠还展出其珍藏文物,名人字画。如何族宗祠,正门挂上冯玉祥手书“梅阁添佳色,葵溪蘸晚香” 的门联,中堂陈列了各子姓的珍藏,其中最名贵的是明代林良吕纪合绘的飞、鸣、宿、食四幅鹤画和董其昌所写的画赞。还有明崇祯御赐给何吾驺的商代提梁卣等。李、麦两族亦展出名贵字画数十件,麦氏诗礼祠的巨型水晶大珠灯,数百灯头,玲珑剔透。会期还有农业产品展览(在新市园美巷口何肖庄祠内)、广东蚕改局的蚕丝展览、雕塑家作品陈列、石山盆景展、江兰斋峰蜜展销场等。省港同乡会还设立卖物场,自备两台发电机作夜间照明,十分热闹。据《中山榄镇菊花大会汇编》载:这届菊会还“同时并举有生菜会”。

   菊香留晚节,敬老会耆英。省港同乡会假座四亩地戏棚在开幕当日下午举办老人健康比赛,有男女老人284人报名参赛;凡参与者均年超八十,其中最高龄98岁者有梁发枝等3人。比赛内容有老人穿针比视力;有穿着“寿字衣”带子携孙步过登云桥及双美拱桥比脚力,一时传为佳话。此次比赛,许少文与刘罗氏分别获男女第一名,俱93岁,除获大会既定的奖品外,还有中山县长梁鸿洸题字的横额,晚上由港商李泽霖在荔园酒家宴请全体老人。

    大会期间各地的新闻记者纷纷到会采访,省港报刊均有报道,遑论电影厂还专题拍摄了纪录片(据何仰镐忆述,此片在菊会后不久,即在广州各戏院作插片放映,片中有小榄菊花大会开幕时主席何仿檀讲话,谭民三接受记者访问及各展区的部份镜头 )。同时,大会开幕前后的10天内,由乡人何华石(小榄御龙社人,旅居新加坡)、杜又明(小榄东区人,后侨居新加坡当作家,笔名于沫我)、李日沛(小榄永宁人,笔名竹影)等,自发出版了一份《榄镇菊花会专刊》日刊(每日出纸两张,榄镇新市亚洲印务局承印,细庙前何金记经售),逐日采访报道全镇各个展区的动向消息,花絮新闻,以供众览,每份售价半毫,购者踊跃。大会还出版了《民国廿三年榄镇菊花大会汇编》(梁蔚卿主编,广州蔚兴印刷场承印)及《榄镇第三届菊会诗选》(榄镇亚洲印务局承印发行)等。

    此届菊花会虽仅五天五夜( 11月16日至20日),据《中山仁言报》载,各地来观者达90万人,道上游人通宵弗绝,盛况空前。小榄各商户以此次菊会难逢,多陈列菊花于门前,张灯结彩,陈设华美,或修函远方亲友,邀来趁兴。故轮渡搭客倍加挤迫,附近各乡增开横水渡,或专设来榄赏菊的电船、紫洞艇和经济艇,一时涌滘舟船云集,水泄不通。沙口道上,人流络绎不绝,是时小榄旅店不多,全镇除沙口有两间低档客栈外,只有细庙前一间新开张的“新金山茶楼”,客房供不应求。有商人遂包租多艘花尾大渡,连日泊在沙口码头,权作临时旅店,租与游客住宿,生意亦颇不错。一些来客晚上游罢,只可返回泊在沙口至鸡肠滘沿岸的紫洞艇上住宿。晚间沙口河面,灯火辉蝗,俨如海市。一些投机商贩,藉菊会大开临时食肆客栈,街边摊档触目皆是,大摇响铃竞争招徕。更有运来大批汽灯,廉价租赁。会场热闹,日盛一日。”


麦氏诗礼祠前花楼花塔




花街上大立菊十分壮观




单株开花547朵大立菊王 及其栽植者李文博医生




会期五人飞艇赛




李氏尚书大宗祠艺菊场




塔在河涌旁的花棚




用竹木搭建 横跨河溪的花桥




李氏祠前大立菊展场




花棚上的大立菊




李氏祠花棚上的大立菊




花街一瞥




花塔下层的大立菊




泰宁李族菊会同仁在大宗祠前花塔下合影




菊会奖杯(左边是杯上所刻的文字)




省港同乡会赛诗评选结果公布印刷品  (本博主藏品)




大会赛诗评阅人江霞公拟作七律诗 (本博主藏品)




大会小引




大会期间印制的菊会艺文汇编书籍




大会会刊




大会赛诗诗选集




大会期间印制的菊会事纪书籍




在会刊上的菊会全图 (本博主藏品)




李氏大宗祠花塔




花楼




泰宁二白祠前艺菊场“锦簇花园”




麦氏六房祠花塔




麦氏始兴菊艺场




麦氏展场一角




搭建在河溪水面的菊棚







小孩在花前留影




省港同乡会办事处门前花塔


十二桥花街与百鸟归巢灯景




水上飘色




水上飘色“牛郎织女”





梨园舞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小编微信(加群)

全国服务热线:

0760-22109168

公司地址:中山市小榄镇新华西路3号

运营中心:小榄镇双美府208

邮编:528415 Email:11446848#qq.com

Copyright   ©2000-2018  小榄在线,小榄网,小榄论坛Powered by©Onw.cn技术支持:中山市微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粤ICP备090363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