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公 发表于 2018-9-19 11:53:03

【菊乡杂谈】小榄民间水上竞技——五人飞艇赛

【菊乡杂谈】小榄民间水上竞技——五人飞艇赛
文/爱菊之仁
  2008年全国首届五人龙舟赛暨省第二届五人龙舟锦标赛将于10月13日在小榄举行,赛道在小榄风景优美、极富岭南水乡特色的“水色匝”上进行。五人龙舟赛,又称五人飞艇赛或称五人龙艇赛,俗叫赛五桡艇, 这项水上体育竞技活动,在小榄已有数百年历史,常在农事稍有闲暇或早晚稻收获前后举行。清乾隆间何大佐之《榄屑》云:“榄乡竞渡,不拘端阳节,每于田事毕后举行,不妨农务也。”其组织形式,赛前先推出人员成立主会,定出赛程、赛期,奖格,并张贴公布,俗称“标红”。近年竞赛,已采用中国龙舟协会审定的龙舟竞赛规则中环绕赛的办法进行。每次竞赛,参赛团队有远至珠海、斗门、新会、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出赛健儿均为耐劳、力壮的划船能手,赛前各自组织练习。大型赛事,主会常在正式比赛前数日组织本地(近地)赛艇举行预赛(赛程一般比夺标赛短),并可让各赛艇熟悉赛道,此赛谓之“西龙”。(粤音“西”“ 筛”同音,西龙原意有龙舟筛汰之意)开赛之日,一二百只赛艇集中于小榄水道开阔河面,按执筹次序排列整齐,每艇按规定五人,即划仔四人,“正龙”(舵公)一人。不用鸣锣击鼓,以放炮为令,炮声一响,各船如离弦之箭,奋发争先“抡闸”进入镇内河涌赛道。各赛艇每次扒入横跨水道的龙门时,岸上均击鼓奏乐,群燃爆竹以壮之。赛艇过处,云集两岸的群众喝采之声,谓之“喝龙”。
  若乡村小规模赛事,由于地点多在本村河涌上,赛道不像“水色匝”那样可环绕进行,赛艇每到达赛道两端时,要绕过立在水中的木桩掉头,此谓之“转栋”。
小榄赛艇,赛程遥远,时间较长,赛艇要在镇内环形河涌上绕几圈,一般连续有三、四个小时,健儿斗气斗力,决一高低。自午刻至申刻,直至名次分明,胜负已决,获胜谓之“夺标”。 并由赛会在龙门处分发名次标牌,赛艇凭名次标牌到奖品陈列场领取奖金、金猪(烧猪)、美酒、罗伞、高标、锦旗等奖品。由于五人飞艇赛纯属“水上马拉松”竞赛,斗得激烈,为了维持参赛者的体力,各赛队均备有稀粥、饮品等,在比赛沿途分发给自己队员饮用,俗叫“放粥”。获得奖品的赛队,近地者一般即夕举行庆祝,远地者亦有翌日才行庆贺。胜者将奖来的金猪、酒食,集村中乡亲或单位同仁宴饮,这种宴饮,小榄人称为食“龙舟饭”。在以前,人们宴饮后还于次日迎本埠之神,安坐艇中,插锦标旗于舟上,鸣锣击鼓驶入各涌滘,以显荣耀,俗称“晒标”。过数日,将所酬的戏金,添助演戏,以答神庥,以祝胜利,称“庆标”。食“龙舟饭”,是村民的大聚餐,是传统社日宴饮的继续。宴会开支的款项来源,主要是村民、社团的捐赠和赞助。至于烹饪,则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作“候镬”,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到了红霞满天的傍晚,全体村民便云集地堂(晒场),或坐或蹲,宴开百席。虽无鲍参翅肚,倒也大鱼大肉,颇有《水浒》中梁山好汉“大碗饮酒,大块吃肉”的豪情。凯旋的“扒仔”披红挂花,昂昂然端坐上席,乐呵呵接受乡亲父老的祝贺。席间还有助兴节目:有钱人家竞放鞭炮,互相比富斗阔。这时,雷鸣般的鞭炮声,此落彼起的猜拳行令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把宴会推向高潮。散席后,“家家扶得醉人归”。“水色匝” 又叫榄乡大涌,其得名大约始于明末清初,时小榄东、西两大水道经九条涌滘流入榄乡境内,汇合一条以慈恩大庙为中心并环绕榄乡一周的大涌,人们谓之“九龙入洞” 或“九龙到堂”。乡民常年都在这条榄乡大涌上开展划龙舟、赛五人飞艇等民俗文化活动,每年中元盂兰盆会,更在此进行三天水上飘色环乡大巡游,故名。昔乡中赛事活动,常以村社或庙宇为中心,利用信仰圈与区域圈凝聚村民力量,把全村每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亦容易获得圈内人群对活动的支持与赞助(因小榄乡村通常都不是单姓村,宗族祭祀圈的凝聚力往往是不及信仰圈与区域圈的)。上世纪,小榄赛艇队中颇有名气的有“古庙”与“慈天”,在乡中赛事中屡获优异成绩,成为小榄人的骄傲。这两队的信仰圈都与观音庙有关,例如:“古庙”是西区的,“古庙”是西区人所指的“公庙”(慈悲堂),庙建于明代,人们认为西区数百年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民安居乐业,均有赖于“公庙”庇佑,且公庙能佑人生子,故将赛艇队命名“古庙”。2005年小榄镇五人飞艇赛时,88支参赛队伍中,小榄西区古庙老人艇代表队重出江湖,备受瞩目。这支老人队组建于1963年,5位老人中年纪最大的黄海生年已71岁,年纪最小的刘炳坤也有60岁,他们因为年龄原因自1987年之后18年间再没有参赛,这次与青壮年同场竞技,摆臂、划桨,一招一式协调有力,将20支中青年代表队抛到身后,虽然只获得了第68名,但组委会将特别奖颁给了他们。“慈天”是东区的,下基观音庙(慈天宫)是这一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庙宇,信仰圈人群较广,故赛艇以“慈天”命名。“水色匝” 全长约6.7公里,几百年来是小榄水乡秀色的体现。这里环境优美,一河两岸,绿树成荫,小桥流水,村里相连,横跨水道桥梁三十多座,沿途流经乡内几间大庙及双美、三美、四美等古桥,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陆路交通代替了水上交通,许多河涌慢慢变了样,一些小河涌填塞改作马路,,加上城区内工业、生活用水的排放污染,水道淤塞严重,不少横跨水道的木板桥梁改为平坦宽阔的行车钢筋水泥桥,桥底与水面差减少,不利行船,“水色匝” 日渐失色。自1979年11月26日在水色匝上举行完一次五人飞艇赛后,近三十年来小榄的各次盛大水上活动,都转到城区外围的乡村水道上举行了。近年,小榄镇党委、政府为了恢复小榄碧水蓝天的水乡秀色,大力开展水色匝整治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拓宽疏通、河岸的整治、桥梁的改造以及加大优质水资源的引进四方面,恢复水乡风貌、融入景观理念,保留历史痕迹,为今后小榄发展休闲、旅游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这一整治工程,现已初见成效,今年十月,这个与小榄水上竞技阔别近三十年的“水色匝” ,将再现“万人云集,百舸争流”的场面,这不仅是一场水上体育竞赛盛事,而且是小榄镇整治水色匝,重塑碧水蓝天工程初见成效的检阅与验收。
此文已选载于2008年10月1日《菊城》报

“标红” ——赛前发布赛事章程小引(下图是1979年菊会五人飞艇赛小引及赛道公布)
“奖格陈列” ——在开赛当日(下图是1979年菊会五人飞艇赛奖品台)
(下图是2006年菊会五人飞艇赛奖品台局部)

“祭船”——赛艇下水前的祈求,盼顺风顺水,旗开得胜。


“出征”——把赛艇运送至集合地点



“下水”

“执筹”——集中各船于开阔河面,按执筹次序排列整齐待命



“放龙”——开阔河面以放炮为令,炮声一响,各船奋发争先。



“抡闸”—— 各船抡先经过水闸进入镇内河涌赛道(下图是五人飞艇经沙口桥船闸进入镇内赛道场面,两岸人山人海)
(下图是2006年五人飞艇赛赛艇经横海水闸进入镇内赛道)

“竞逐”——在镇内河涌赛道上,各艇你追我赶,奋力争先。(下图是1934年菊会赛事)
(下图是1934年菊会赛事“慈天”艇,看,舵公站着把舵,多神气!)
(下图是1979年菊会赛事)当年赛事,古庙队获第四名(前三名均为外县队),故属本地队第一。
下图左是1979年11月25日《澳门日报》关于小榄赛艇的报道
(下两图是2007年菊会赛事)(时水水匝改造工程尚未全面竣工,下图是水色匝步云桥至四圣宫一段)


“转栋”— 下图是2008年竹源社区五人飞艇友谊赛
“主会艇” ——河涌赛道上的秩序维持者(下图是1979年菊会赛事主会艇)


“喝龙”——岸上击鼓奏乐,群燃爆竹助威。

“奏乐”—( 设在龙门附近的八音棚击鼓奏乐,为健儿高奏赛龙夺锦)

“放粥”——各赛队在比赛沿途为自己队员分发稀粥、酒、果品等。


“夺标”—— 各赛艇争入龙门冲线(下图是1979年菊会赛事龙门)
(下图是2007年菊会赛事龙门)

“发名次牌”( 以前发牌是从龙门上把名次牌吊放到冲线的赛艇,现在设大会裁判组,核定发名次牌)

“领奖”——凭名次标牌领取金猪、美酒、罗伞、花红等奖品。


“龙舟饭”——人们在祠前(或单位内)大杯酒大块肉地庆欢
(下图是2006年赛事镇工业总公司龙舟饭场面)

“晒标”与“庆标”(下图是2006年赛事镇工业总公司把获奖罗伞放在门前,以告公司同仁)

(下图是西区古庙队把获奖金猪罗伞放社坛前答谢神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菊乡杂谈】小榄民间水上竞技——五人飞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