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公 发表于 2018-9-3 11:49:35

【爱菊之仁】聊谈小榄地名(3)—“竹桥头”

聊谈小榄地名(3)—“竹桥头” 文/爱菊之仁在小榄菊城宾馆侧,在一条10米宽的马路,路口有一座高大的牌楼,正面及背后分别刻上“竹桥街”与“德龙社”三个大字。马路南北走向,两旁商铺楼房林立,街内设有竹桥市场,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竹桥街中段被一条环镇河涌—“水色匝”横穿分为两截,由一座8米宽的钢筋混凝土桥飞架连接,而桥的两端分别立有石刻“竹桥头”三个字。不知底细的人会感到惊讶,这明明是一座宽阔的混凝土桥,何以叫“竹桥”呢?其实这里有一段沧桑之变的历史。在几百年前,这里河涌水面是比较宽阔的,古称“琶头海”,据史料记载,在今联兴街竹源四村办公室前之一段,曾是小榄商贾墨客闲暇钓鱼取乐之地,被称为“榄乡钓鱼台”。那时没有桥梁,设一横水渡,接送两岸村民往来。由于每次过渡都要付一文钱,因而被村民戏称为“一文渡”。后来“琶头海”变窄了,逐渐成了一条仅有十多米阔的小河涌。至清道光年间,这里取消了横水渡,村民用竹料搭建了一座便桥,从此两岸来往再不用坐船了。虽然过竹桥是不用付钱的,但由于人们叫惯了“一文渡”, 所以早期有些人还是随口叫它为“一文桥”。搭了竹桥,乡民出入既方便又省钱,自必欣喜,因而竹桥之名大噪,很快成了这片地方人所共知的地理实体,并衍变为这一片地方的通俗地名。由于从单指桥到泛指这片地方,说“竹桥”有点不朗口,于是在“竹桥”后边加了一个“头”字,变为“竹桥头”,这种叫法在通俗地名中是常见的,如“闸头”、“ 榕树头”、“ 拱桥头”等,具有方位词的作用,有“这一头(带)”的意思。时代的发展,竹桥后来改建为由五块坤旬大木铺搭的木板桥,到了1994年,竹源村民为迎接小榄甲戌菊会,扩建竹桥直街,又把木板桥改为今天的混凝土桥。虽然竹桥的实体几经变化,竹桥早已不存在了,但人们还是喜欢桥的“乳名”。“竹桥头”这一地名,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仍一直留存下来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菊之仁】聊谈小榄地名(3)—“竹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