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元宵节的习俗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有二千多年历史传统的元宵佳节,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它是我国民俗中唯一以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节日,故有“闹元宵”的说法,但热烈奔放的“闹”,习俗各地也不尽相同。昔香山(今中山市)及小榄元宵节的习俗,是非常热闹的。明嘉靖《香山县志.风土志》载:“元宵,户架灯棚,男女各烹茶荐物迎宾尝之,男子好事者说隐书而粘之,使人猜着曰:打灯谜,妇女则请紫姑仙于厕,以聚吉卤。” 又清乾隆《香山县志.风俗》载:“元宵,户架灯棚,漉酒荐物饷宾,妇人则请紫仙以问吉祥。” 清同治《香山县志.风俗》载:“元宵,灯火装演故事游戏通衢,舞者击鼓以三为节,歌者击鼓以七为节。”清《榄溪岁时记》云:“十五为上元日,多设斋供,户户张灯,与月交辉。箫鼓之声连夜不辍。悬春灯谜于通衢,猜中者谢以茶壶﹑盖盅﹑扇茗之类,谓之灯信。十六日走百病,妇女于就近蔬圃结队而往,摘采菜叶而归谓之采青。十五以前随意庆灯,亦曰赏灯。设酒馔以祀先享客,过此则为结灯矣。自初十以后,日或跳狮子,夜或扮杂剧,唱小曲或唱木鱼歌,或舞龙凤禽鱼各戏,以乐太平。农人于吉日教牛,士人于结灯后开馆入学。”据旧俗, 正月十三、四上元前夕,民间纷纷搭灯棚,系结花彩,箫鼓喧天、狮龙并舞,预演元宵节目,叫“试灯”。街头摊贩也竞售各式纸灯,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给,称为“灯市”。夜幕降临后,灯点万家,明亮宁静,一派郁郁古风。小榄人多信道,而元宵又是道教“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元宵除张挂彩灯、猜灯谜及组织舞龙、舞狮、“地色”花灯巡游活动外,人们亦多在家中或庙宇祭神。清《榄屑》有多篇小榄元宵盛事的记载,如:“榄乡每年正月上元前后,户户张灯,家家结彩,以乐太平。日则跳狮子演梨园,夜则拥杂剧放烟花,各戏沿门歌舞,箫鼓喧天,逰人云集。乾隆二年元夕,某坊春色灯牌上写百岁元宵四字,盖其所扮之生旦净丑数人,皆年近百岁,白髪苍颜照耀于灯烛之下,彼此相戏为乐,亦不减康衢击壤时也。”“乾隆戊辰年正月上元,阖乡赛神建醮,以祝丰年,日则分坊演戏,夜则各坊花街柳巷,月户星桥,灯火万状,笙歌之声,达旦不寂,真太平景象也。泰宁坊李氏尚书四世祖祠及六世祖祠前,搭戏台三座通连,共演三国志故事……”在小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多走郊外或邻近菜园,采摘一些菜叶而归,据云可嫁到好丈夫及驱病除灾。虽广府习例中有正月十五家家煮汤圆之俗,以象征月圆人圆,但在小榄,食汤圆习俗仅在冬至节而非元宵节,近有媒体说小榄人元宵节有食汤圆习惯,此可能是从网上抄袭广州人习俗而来的。俗说十里不同风,例如同治《香山县志.风俗》所说的:“春宵结队彼此酬畣,曰唱灯歌,又曰唱鹤歌”,就仅流行于小榄邻近的沙溪镇一带,小榄并无“唱鹤歌”的习俗了。小榄人元宵晚餐通常菜肴丰富,家人共醉一番,做生意的也于是日请客,称为“春茗”,请来权势者和老客户,吃一顿来联络感情,以期一年顺景。今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我觉得此是人们根据某些文学作品内容描写的一种文化创意,以前是没有个说法,更没有朝廷的正式诏令,纯粹是人们猜测和推断而已。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不可能谈情说爱,梁祝最后也是以悲剧收场,怎可能有情人节。如果硬拿欧阳修《生查子·元夜》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作佐证,也只能说这些人谈情说爱都是地下情,正如这首词后段所说:“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最后还是哭哭啼啼的,当时不可能是情人节。不过,把元宵节说成情人节也未尝不可,因为它成了太多人和事的理由,一些恋人见面的理由、商家兴奋的理由、文化复兴的理由……。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它存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个先天赐予、后天人为完美的理由。图文/爱菊之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