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清谈 小榄的“星头屋”与“直头狮” 文/摄影 中山权
在小榄水色匝滘口涌汇津桥对面,有一座古老沧桑的建筑物,静静地矗立在祥华路的一处,与周围的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上去已年代久远,这座建筑正面外墙斑驳无比。然而,顶端的一个棱角分明的五角星显然而见!五角星正下方刻着“1965”字样,下面还刻着“北区”二字。建筑物与一旁的房屋连成一体,风格虽然说不出,但这样的独特门面已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拍摄了好几次。(今天下午也想借助乌云密布营造的厚重气氛再拍摄一些,但前往途中“轰轰”声电闪雷鸣,没到达已“吧吧”声下起倾盆大雨。结果要在兴农社的铁棚下避雨半个钟,“欣赏”了滘口涌的雨景。) 滘口是北区的管辖范围,“北区”二字可以理解。那“1965”年呢?或者“1965”代表着这座建筑的建成年份,或是提示着小榄在1965年的大事。因为有一个显著的五角星,这座建筑昔日的用途我想大概是组织的办公地之类。那,1965年小榄发生了什么大事?大概就是“四清运动”吧!
或者扯得有点远,这座有着五角星、刻着“1965”、“北区”的独特建筑会不会与四清运动有关呢?是不是在那个时代建设的呢?那个时代,“红色”是主调,那个因时代洗礼而回归到质朴的五角星当时是否被涂着刺眼的红色呢?历史之“谜”。
(摄于2010年10月1日)
石狮子是一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到现在的豪门大宅,都会看到它。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可以避邪纳吉、彰显权贵、艺术装饰等。 自从上次第一次看了石岐员峰村的、因曾望颜而有的直头石狮子后,我在脑海中寻找着:现在小榄有没有直头石狮子呢?想了一轮,不由自主地朝着那个方向行进。 走进小榄人民公园正门,在仙女雕像不远处,看到了一对硕大的石狮子。但这是拧头(侧头)的,不是我想找的直头狮。其实,日常看到的石狮子都是拧头的,拧头的幅度有大有小。走着走着,来到了革命烈士陵园。就在烈士纪念碑上台阶前,就有一对体形较小的石狮子。而且就是直头的!这与一般所见的侧头石狮子不同的是:狮子头是朝向正前方,直勾勾地与来者对视,显得更加威武、震摄(但或许是心理作用)。在烈士纪念碑正前方,也有一对石狮子,是侧头的。在员峰和涌边的日志中说到,如果直头石狮子出现在祠堂门前的话,就证明祠堂所供奉的族姓出了不得了的大人物,不是做状元,就是做大官,或是被皇帝御准。这对安置在小榄烈士陵园内的唯一的直头石狮子,看上去已有很长日子,但出自哪里呢?究竟是从昔日的祠堂或名门大宅挪过来的?还是在建烈士陵园时“特别”为烈士们而建造的呢?还是出自其它场所呢?经过一些打探和搜索,得知了这对直头石狮子的出处——世大学士祠。世大学士祠本来位于凤山南麓,四进各三间,堂悬崇祯御题“帝臣天老”木匾。祠堂原是明朝首辅何吾驺的专祠,后来崇升三代故称“世大学士祠”。据资料记载,大学士祠第二进阶前有一对石狮,直头,高83厘米,宽40厘米,长63厘米,垫座45厘米,底座高56厘米。座宽44.5厘米,白色花岗石,四面浮雕麒麟图案,高35厘米,长32厘米。在建人民公园时,将大学士祠纳入园内。解放后,祠堂被拆,这对直头石狮子就搬至烈士纪念碑的台阶前,镇守着英魂!何吾驺的官阶相当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有一定的功绩,专祠内能摆放直头石狮子,应该! 一般来说,石狮子的摆放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这里说的“左、右”,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时的方向为参照。放在烈士陵园里看,应是从烈士纪念碑台阶走下来的方向,左边是雄狮,右边是雌狮。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对照这对直头狮,右侧的母狮两前爪间,有一只小狮子在玩耍,威武得来又灵动活泼。左侧的雄狮爪下的确有石绣球。
上面的为右边的雌狮 下面的为左边的雄狮
(摄于2011年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