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小榄 义的故事~义路~(咸丰年篇)

0
回复
22925
查看
[复制链接]

743

主题

27

回帖

117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71
QQ
发表于 2017-2-5 09: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榄 义的故事~义路~(咸丰年篇)

文/整理 中山权

       义,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符号之一,一般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是百姓日常都可身体力行的社会操守。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五德里,“仁”是关爱,“礼”是秩序,“智”是智慧,“信”是诚信,“义”一般则认为是正义。也可以是“义勇”、“义气”、“情义”、“忠义”、“仗义”、“就义”等等。“义”常常被认为是在善意、博爱、仁慈、慷慨、同情等这些感情下所影响的结果或举动。悠悠八百载,小榄有数不胜数的义士、义举、义的故事。所以,以《义路》为题,讲述一些小榄义的故事。

正义的化身

       “正义”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正义观念萌发于原始人的平等观,形成于私有财产出现后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基督教伦理学家则认为,肉体应当归顺于灵魂就是正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而现今法律上的定义则: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等。正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正义观。

       如果问,在中国“正义的化身”是什么?普遍都会认为是关羽关圣帝。关羽为保后主刘备光复汉室江山,用智慧将儒术与战术融为一体,在后主面前显示出“忠诚”,在朋友面前有“礼节”,在战场上表现出“勇武”,在对手曹操面前彰显“信义”。关羽身上所体现的美德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和适用性,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因而才会得到世人的敬仰和崇拜,关圣帝庙香火不断。

       据记载,小榄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就曾有关圣帝庙20座。明代洪武初,朝廷把军队安置到农村屯田,并安家落户。位于珠江三角洲下游的小榄,沙田广阔,利于围垦。所以朝廷就派了广州后卫、广海卫、新宁卫三卫共十八所的屯兵到小榄来。“卫”和“所”都是当时军队的编制,每一个“卫”,统辖若干个“所”;每一个“所”,以他率领人之姓名为号,各统领他们下属一批人,连同家属老幼,到小榄落户。这样在小榄就产生了广州后卫刘清所、邹谅所、王成所、陈宪所、李光所等十二个所、广海卫刘晨所、钱广所、陈鉴所、张礼所四个所以及新宁卫(辖两个所,但因人少,统称“卫”,不叫“所”)。他们各所的人员均有居住的地方,并在各区内,建筑关圣帝庙一间,作为联系该所成员的公馆。因为关圣帝是“正义的化身”,庙内的关圣帝多为坐像,威风凛凛、震守八方。这就是小榄有这么多关圣帝庙的主要原因。

       广州后卫王成所主管叫王成昌,驻扎地在现今新市王成街一带,关帝庙在王成坊,庙门上悬“天地正气”匾额,庙前的街被乡人叫做“天地正气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将天地正气街扩建,更名为“正义路”。除了十八个所所建的关帝庙外,还有一座俗称为“关帝厅”的关帝庙,位于现今永宁忠心巷的巷口。“忠心巷”的巷名也昭示着“正义的化身”。

       卫所军的进驻给小榄带来了一大批劳动力,加速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乡内的建设。一些卫所军指挥官也充当着“正义的化身”,调解着军民之间的矛盾。后来军民相处久了,互通婚嫁,感情渐渐融洽。卫所军的后人有很多都成为了官场名人,如李光所的后人李孙宸。时至今日,小榄里只留下了与卫所军相关的一些地名,关圣帝庙也已经绝迹。但关圣帝依然作为神灵、作为守护神、或作为“正义的化身”被供奉在一些机关、厂企、单位、店铺中。或在人们的心中……

何图源的义举

       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一座小榄何氏的祠堂光鲜落成。因祠堂崇祀的是何氏六世祖月溪公(后附祀至九世、十世各房),所以祠堂被叫做“大夫六世祖祠”。大夫六世祖祠规模盛大,三间四进,砖木石结构,祠内悬挂着“光裕堂”匾额,外墙为蚝壳墙。

       该祠内天井处立有一座“天朝锡命”石牌坊(锡命:天子所赐予的诏命),祠外也有一座宏伟的“旌义流芳”牌坊。因此,大夫六世祖祠又被俗称为“旌义祠”。“天朝锡命”石牌坊和“旌义流芳”牌坊均为义民何图源而立。何图源是何氏六世祖月溪公的长子,是当时小榄的大米商。一次贩运粮食到福建,遇上当地饥荒。看见此情此景,何图源就将所运粮食全部捐给当地赈灾。朝廷得悉后,为他的义举所感动,封他为义民,并恩准先后建两座牌坊以示表彰——“天朝锡命”石牌坊和“旌义流芳”牌坊。“天朝锡命”石牌坊建于明代正统八年,全部为石建;“旌义流芳”牌坊也建于明代正统八年,为广州府知府马骏骥和香山知县周训奉皇帝旨命为何图源而立,座落在大夫六世祖祠门口正对面,为四柱三门式木石结构,中门两侧石柱前刻马骏骥赠联:一表特旌忠义客,五羊争睹富豪家,后刻周训赠联:名扬上国闻千古,义赈香山第一人。“旌义流芳”牌坊上雕刻有花鸟人物等精美图案,坊前整齐地排列着十多座石包台旗杆夹,并有照壁墙一幅。祠堂、牌坊、旗杆夹,以及大灯笼、高脚牌等组成了气势宏伟、蔚为壮观的旌义祠古建筑群。“旌义流芳”牌坊堪称是小榄最大的牌坊,而且位列广东五大牌坊之一。

       清康熙五十年辛卯年(1711年),由香山县知县邱真重修了旌义祠。1938年7月,旌义祠曾作为抗日宣传阵地,在祠堂门口演出抗日话剧、歌唱抗日歌曲、组织火炬大巡游——以“义”对抗着“不义”。

       对旌义祠,李履庵《吹万楼诗》的《村居咏怀古迹八首》有诗云:

故里睠高躅,廻望旌义坊。制作颇侔古,规模殊矞皇。
雕甍耸层堞,画桷飘短枋。金石工刻画,车马古冠裳。
文字裂精诚,楹帖披琳琅。拾级趋閈闳,拂翼双翱翔。
镌兽翘足陆,桴鼓森两傍。作者纪岁月,有明正统创。
色泽班陆离,匠巧折毫芒。漂摇经风雨,矗立端以庄。
伟哉梁武祠,岿然鲁灵光。尚义固所难,愿兹理不常。
饥溺今满眼,逐利纷若狂。徘徊坊路隅,喟恻摧心肝。

【李洸(1895—1944年)字履庵,号吹万子,小榄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精于鉴藏,尤擅书法,诗名籍甚,与余心一、熊润桐、佟绍弼、曾伶韶并称为“南园今五子”。曾任中山县第三区中学(小榄中学的前身)校长。李履庵非常崇拜明代乡贤伍瑞隆,家中悬挂伍瑞隆画像及其书法、画作,并潜心研究伍瑞隆,著有《明遗民伍瑞隆评传》一书。李履庵重视明史研究,创立甲申学会,并且通过大量的史实,为 何吾驺和伍瑞隆“正名”,证明他俩没有降清、并不是所谓的“汉奸”。】

       随着时代的变迁,旌义祠的古建筑群大都已不复存在。天井处的“天朝锡命”牌坊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被台风吹塌,“旌义流芳”牌坊以及祠堂内大部分建筑在建国后逐渐被拆毁。1958年至1959年间大夫六世祖祠曾作为小榄镇剧场来使用,其后也曾作为工厂、仓库来使用。拆下毁下现在只剩下了祠堂的头门,一些对联残石柱被人“安置”在人民公园后山的草丛里。2007年6月,由小榄镇政府出资修缮大夫六世祖祠,现存头进面积约149平方米,其为穿斗抬梁式结构,外山墙以蚝壳砌成,翻新后保存良好。

       还记得2007年小榄第九届全国菊花展中所展示的蔚为壮观的“旌义牌坊”菊花艺术造型吗?那真像是“菊园结‘义’”!大夫六世祖祠距今有560多年历史,堪称是小榄第一间祠堂,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而“旌义流芳”牌坊既旌表了何图源的义举,也向后人传播着“义”的内涵。为了公众利益从事崇高的或大无畏精神的行动,或疏财仗义的行为,此为“义举”也!

乌头娘的义烈

       明代正统十一年(1446年),珠江三角洲雨涝成灾,农田失收。贫农出身的黄萧养带头抗租,痛殴占沙抢割的土霸,但不久后被捕入狱。后逢大赦出狱,流落各地为贩运私盐的行商当佣工,结交不少豪杰。他因参与海上武装走私再度被捕,定为死罪,关在广州狱中等候执行。黄萧养不甘坐以待毙,联络难友,伺机越狱。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黄萧养利用狱禁不严,成功越狱逃跑。两个月后,黄萧养回乡招义兵,改造船只,训练队伍。十余日间,汇集了万余人的队伍,改造了百余艘战船。很快,黄萧养进行起义,以反对明朝政府的不良统治。黄萧养的义军先后攻陷了冲鹤堡、太艮堡(即顺德大良),还向广州城发起进攻。黄萧养此前的战役中夺得许多军械,义军队伍发展到10万人,拥有战船1000余艘。同时,派往新会、香山一带的义军协同作战,占领了石岐、新会、东莞等地,军威大振。但黄萧养攻不下广州,景泰元年(1450年)起义军与官军在珠江洲头咀水面展开激战。起义军虽然有人数优势,但装备、素质远远不如官军。双方激战五昼夜,黄萧养始终身先士卒,在作战中被箭射中、落水牺牲(关于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黄萧养牺牲后,义军群龙无首,但并无丧失斗志,坚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继续战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黄萧养义军的英勇业迹,虽败犹荣。他们以自己的义勇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萧养起义被平定后,明朝官府打着“追剿残寇”的名义,率领官兵,到处“奸淫掳掠,杀人放火”。当年,有大榄都人参加过叛乱,所以大榄都也遭受劫掠,许多无辜百姓也受到牵连。大榄都人萧思敬,人称乌头娘,年十八未嫁,军官看见乌头娘长得漂亮,就把她抓起来,用利刀相威胁,要掠夺她。军官以船将她载到新会东亭驿时,准备将她卖掉。乌头娘宁愿死也不从,遂束起长发,伸出脖子受刃而死。乌头娘宁死不屈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新会人把她安葬在象山。著名的新会诗人、学者陈献章(1428—1500年)为萧烈女墓写了一篇赋,赋中写道:“嗟此烈妇兮,彼丈夫弗如!”意思就是:像这样的妇女,男子汉也远不如她!乌头娘事迹传回小榄后,受到乡民的敬仰,乡民建萧烈女祠祭祀她。祠堂位置在现今的永宁沿河西路烈女街。

       小榄乌头娘的“义”是“义烈”,忠义节烈、不畏强暴、英勇就义,是烈女的典范。

榄乡七勇士的义勇

       自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起,以张保仔、郑一嫂(郑石氏)、郭婆带、乌石二、吴知青等为首的海盗频频骚扰广东沿海地区,劫掠官船、货船,焚烧港口,无恶不作。为加强防御,香山知县彭昭麟下令在水道上设立炮台、水栅,又向绅士募捐缯船,禁止贪小便宜的百姓以谷米接济海盗。但这群海盗在海面上还是来去自如,势力不断壮大。后来侵入到番禺、顺德、香山、新会等县,大肆焚掠、残杀无辜。当时侵犯香山县一带的以张保仔、郭婆带为主。至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三日,张保仔与郑一嫂在香山县丰山书院(中山市一中旧初中部)向清政府投降。史称“张保之乱”。

       为了防御海盗,小榄于嘉庆十年(1805年)成立榄乡公约,掌管乡中自治事务,并在乡内要冲设“五堆六卡”来防范盗贼。又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在小榄城隍庙前及第九咀分别筑有炮墙。

       嘉庆十四年(1809年)六月二十六日,贼首郭婆带率领贼船三余艘、命令海贼数十名围攻小榄西南面的第九咀。二十九日登岸,分四路进入。其中有三路因地势险要而不能进入。唯有从东面一路进入,但远望有大炮挡路,未敢再往前推进。当时小榄以何颜武为团总组织了一群乡勇,在大榄第九咀一带修筑堡垒,抵御盗贼。郭婆带命令数人冲到炮前,炮没有打响就被夺去。乡勇开始恐慌。此时乡勇萧世泰等七人,振臂高呼:“事亟矣,进则有功,退则必死,汝等可随我来,毋自馁也。”萧世泰随即奋身先进,乡勇皆纷纷追随,高呼之声惊天动地。从辰时至午时,乡勇杀贼无数。盗贼稍作撤退,但萧世泰却奋力追击,追到岸边,却未有增援,盗贼就将萧世泰等人围攻。萧世泰壮烈牺牲。萧牺牲后,另一位乡勇陆朝盛怒发冲冠,继续率领乡勇追击盗贼。陆朝盛因受重伤,最终也牺牲了。在萧世泰、陆朝盛相继牺牲后,其余的乡勇更加奋力抗战,千人齐进,炮石俱发,骤如风雨雷电,打得盗贼落花流水。盗贼则逐渐退守,最终返回贼船上,狼狈遁北。盗贼被击退后,乡勇清点死伤数。在此战役中,乡勇萧世泰、陆朝盛、梁允能、梁朝升、林阿九、吴阿喜、伍阿生皆在搏战中壮烈牺牲或受重伤最终不治。乡人得知后,遂给他们的家人送上怃恤金,并在大榄洪山社建立一间专祠以崇祀七位勇士,谓曰“义勇祠”。

       榄乡七位勇士,为抵御盗贼、为保家卫国、为正义之举,勇敢斗争,壮烈牺牲。此为“义勇”也!

小榄起义

       清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小榄三合会领袖卢灵飞、黄庚二、朱鬼晚等人经过长期秘密组织,在小榄发动反清斗争。这次起义比以往的规模都要大、影响范围很广。大榄人李洪英还率领南海三合会的九江义军,内外合攻,一举夺取了榄镇。义军入驻后,张贴布告,平定民众,下令男子剪辫,禁止妇女缠脚,不准买奴蓄婢,并令富户捐钱助军。当时会军均头扎红巾拜盟,队伍迅速壮大,号称为“西义军”。西义军在小榄绿槐里同记丝庄设立大本营,遍插红色旗帜,声威更加壮盛。于是,小榄成为了一个巩固的三合会据点。

       这时,顺德县三合会占领顺德大良,号称“东义军”。东西义军互相呼应,一月之内,接连攻占黄圃、曹步、海洲等滨海乡村。紧接着,义军组织武力,以小榄黄圃为据点,南攻县城石岐。九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调派水陆军队从水陆经过小榄沙口,进入石岐以救围困的官兵。三合会义军被迫退出。清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义军集中火力,再次围攻县城。但此时的兵力明显是清兵占优,炮火、枪炮齐发,攻击甚猛,义军兵船及火药船中弹起火爆炸,损失惨重,被迫撒退。而退守在黄圃的三合会义军,有一部份出现分裂,互相残杀;同时又失去顺德方面东义军的外援。黄圃的根据地被清军包围而最后放弃,驻小榄的西义军陷入了孤立。又李洪英的九江义军返回九江,使小榄西义军的力量更加薄弱。这时,小榄当地劣绅何端丹、刘汝球即向县告发,请清兵围攻小榄。义军弹尽粮绝,投降、逃走、牺牲不计其数。四月二日,李洪英在九江重整旗鼓,率队伍从莺歌咀顺流南下,与小榄三合会的残余势力里应外合,欲重占小榄炮台。但还是被清军击退。第二天,香山知县率兵到小榄剿灭三合会余力。小榄三合会400余人全部被俘,英勇就义。就这样,太平天国时期香山三合会反清运动,以小榄为中心和据点,又以在小榄的失败而告终。史称“小榄起义”或“小榄三合会红巾两义军抗清斗争”。

       据资料记载,三合会义军动用兵力一次最多时有1至2万人,但围攻义军的清兵多达数倍。义军主要成分是农民、渔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还有少数贵族子弟参加,如小榄的何子坚,祖父、伯父、亲兄弟都是清朝的举人。何子坚饱读诗书,深明大义,独有民族精神,不参加清朝的科举,不做清朝的官,在革命的洪流中,他投身于三合会的义军当中,坚守小榄驻地。义军失败,他从容就义。又如 何品达,是三合会义军将领,家族富有。义军进驻小榄时,他将自己全部家产捐出。义军失败后,他被捕囚于县衙狱牢,族人怕株连,设法送毒药入牢,致使何品达被毒死牢中。

       在后来的三合会活动中,小榄人李就高举“反清复明”旗帜,成为小榄三合会首领,曾率领200多三合会义士活跃于小榄、马宁、南沙一带,成为清政府多次悬赏捉拿的通缉犯。在1895年孙中山领导第一次广州起义时,李就率领众勇士加入了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小榄三合会与香山同盟会约定在11月2日同时起义。那一天,李就依期揭竿占领了小榄都司署,收编乡勇250余人,全镇人民为此热烈欢呼。闻讯后,当时的香山协镇马德新气势汹汹地前往镇压,却被李就率领的民军击败。同年11月6日,同盟会统筹部澳门总支部率部3000多人向县城石岐进发,香山就此全境光复。光复后,李就及其下属编入“香山民军”(简称香军),称之为“就字营”,随后奉命进驻广州。1914至1916年间,李就担任广东革命军第五军少校咨议官,随军北上讨伐袁世凯,转战于福建、江西一带。1926年,李就回到小榄,任中山县第三区自卫团团长,曾与德庆县一名营长一起制止了小榄和顺德江尾之间的械斗,深得乡人敬仰,政府为此奖赐他“保卫乡邦”四字匾额。1927年,国民党右派政变后,李就辞职归里,于1949年病逝于小榄。

       小榄起义虽然失败,但意义是深远的,给了清政府在香山的封建统治一次巨大而沉重的冲击。有压迫就有反抗,为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三合会的义士揭竿起义、从容就义。时至今天,当时的小榄三合会旧址还静静地屹立在小榄绿槐里内,成为了小榄珍贵的古迹文物之外,还向世人诉说着这样的一个“义”的故事。

李国梁的义举

       李国梁,字权阶、号柱石,小榄人,清代道光时期人。他出身于寒微之家,饱受艰苦,但是性格仁厚、见义勇为,自少有着发家致富的远大抱负。李国梁12岁时,家乡洪水泛滥,到处都被水淹没,分不清哪里是街道哪里是河沟。于是,李国梁即拿自家的衣物去典当。拿到钱后他购买了竹枝,将竹枝插至河沟边缘作为标注,以避免行人失足跌入河沟。由此可见李国梁的仁厚。

       后来,因为“洪杨之乱”(即洪秀全、杨秀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李国梁于道光晚期赴广西从军,但很快就离开军队,继而只身前往江苏、安徽、浙江一带从商。中年以后他积聚的财富有数千两金。当得知居住家乡的昆弟三人皆贫苦、无法维持生计时,李国梁就送去了三千两黄金给他们以维持生计。离家20余年后李国梁返回故里,立即献资购地设置义垄,收执野冢、乱坟、无主骸,并作妥善安葬。后又捐谷数百石修复义仓,备粮救济穷人,备常款赠医施药。捐资修建乡内石板路2000多丈。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东发生百年不遇的大雪,李国梁出资缝制棉衣千余件施赠给百姓。后来李国梁远游四川,适逢四川夔绥发生了大饥荒。他当即捐资千两助赈;沿途上遇饿殍,则就地雇人帮忙掩埋。虽然李国梁做出了很多的义举,但所作的捐助,都只写“无名氏”三字,从不邀功留名。

       李国梁白手兴家,奋斗积累了几十万两黄金的财富。但他捐赠给亲友、百姓的钱财也与此差不多!他去世时仅留下田产200亩、财产万余贯而已。

       李国梁的义举值得世人敬仰。如果觉得“李国梁”的名字比较生疏,那“李翰芬”这个名字应该熟悉。李翰芬便是李国梁的儿子。虽然李国梁年少时家贫少读书,但他喜欢读书。当儿子7岁时,李国梁聘请燕齐江浙名师,严格督教儿子勤学苦读。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李翰芬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乡试中考得第39名举人,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会试中考得第101名进士,殿试二甲51名。后被授翰林院编修职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任湖北乡试正考官,并被赏赐花翎二品衔。光绪三十一年(1905)调任为广西提学使。【提学使是指清末省级教育行政长官,每省一人,正三品,作为督抚属官,位布政使之次,提法使之前。掌管总理全省学务、选用僚佐、旌别属官、管理驻防学务、聘用外国教员等事宜。】

       小榄昔日有座高文阁,位于小榄东区桃花沙,是乡人捐资为李翰芬升任湖北乡试正考官而兴建的。高文阁在1958年被拆毁,却留下了一个“文阁”的地名和一段风光的历史。

       这几个历史片段便是《义路》的“咸丰年篇”。当然还有许多小榄义的故事不能一一尽录。没找到工作的烦躁因搜集、整理、理解这些资料而平静下来。畅游于历史当中,不仅仅是了解了历史,而且还能从历史中有所启发。《义路》的“新时代篇”可能有:烈士们的正义和义勇、香港榄镇同乡的情义、慈善跑者的仁义等。不过可能要到三月才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小编微信(加群)

全国服务热线:

0760-22109168

公司地址:中山市小榄镇新华西路3号

运营中心:小榄镇双美府208

邮编:528415 Email:11446848#qq.com

Copyright   ©2000-2018  小榄在线,小榄网,小榄论坛Powered by©Onw.cn技术支持:中山市微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粤ICP备090363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