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榄“自来水”的记忆 图文/爱菊之仁
众所周知,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虽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 是开门七件事,其实水比这更重要,因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 30多年前,小榄人饮用的主要是井水或河水,由于水井不是家家有,故在一些民居聚落的地方亦会开挖一两口公共水井,而村郊的基本上饮用河涌水。每天的清晨和黄昏,人们便挑着一副副水桶来到井台边,在水桶上系上根绳子,放到井中左右摆动几下后把水桶从水井中提上来,然后再费力地把水挑回家,倒入水缸。打满一缸水,往往要来回走几趟。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河涌水日趋污染,政府提出水改,在镇内街巷新挖了不少公用水井,在镇郊农村则在河边大建两级过滤井,以改善饮水卫生。 小榄早期的水井多是用蚝壳砌的“壳花井”,水质清冽、甘甜,有些人甚至在自来水厂办起许多年之后,仍坚持饮用井水,怕的就是自来水那股氯气的味道。到后来,因工业和生活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才全面改用自来水,如今已经没有多少民居还有水井的了,以前留下来的也没有人敢饮用。 小榄向居民供应自来水始于1978年7月1日, 最早称凤山水厂, 是小榄居民于1974年集资80万元在凤山脚下兴建,日供水6000吨。筹建时,向全镇机关、厂企、学校、街道等在职干部职工每人每月筹资两元,筹资时间共两年,供水后第二年分期归还,并要参加一定天数的义务劳动(企业单位可用缴款方式代替义务工日)。 水厂建成后,最初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很有限,能直接把水管接进家的并不多,而且平日供水仅为16小时,夜间是停止供水的,周日或节假日还实施分地段供水,故时民间有句顺口溜叫:“小榄有几怪,电饭煲煮饭要用柴,自来水厂休礼拜”,原因是当时电网经常停电,常常饭未煮熟突遭停电,被迫用柴火接续加热至饭熟;星期天多是停电,水厂没有自备电源,亦只可休息了。直到1980年日供水为一万吨,才初步普及了城区用水。1983年和1986年永宁和西区两个村又先后开始筹建水厂,至1988年,整个小榄全面结束农村饮用河水的历史,如今小榄的自来水公司日供水量已增至数十万吨了。
■ 这是一张1974年1月自来水厂集资收据
■ 这是小榄藤厂1978年2月向自来水厂缴纳1-2月份义务劳动款的收据
■ 职工、群众参加水厂建设义务劳动
■ 职工、群众参加水厂建设义务劳动
■ 自来水厂沙口取水泵房基础施工
■ 初建成的凤山水厂清水池、脉冲澄清池
■ 自来水厂供水庆典
■ 时任小榄镇党委书记肖养根同志在庆典会上发言
■ 供水庆典会后嘉宾们参观水厂二级泵房
■ 最早期在新市路与莲塘大街交汇处安装的消防栓
■ 这是1979年1月22日自来水厂关于春节期间分时段供水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