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赛艇琐谈 图文/爱菊之仁
小榄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风韵在于一个“水”字,乡民有着深厚的龙文化和龙信仰,在河涌两岸,以“龙”命名的地名很多,如蟠龙、祖龙、聚龙、长龙、跃龙……等等,多不胜数。这里经济发达,地方富庶,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蓄养灵气的“水色匝”环绕城区。在清初,赛艇(或曰赛龙)已是小榄乡民最爱的水上活动之一,活动多在夏秋季农闲时节的端午、重阳或神诞庙会时举办。最初的赛艇,可能包含着一定的辟邪迎祥的民俗心理,但后来随着赛艇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增强,各地扒飞艇的好手纷纷到来争夺锦标,赛艇活动成了民间娱乐的盛会。近年由于镇内水环境日渐改善,每到夏秋季节,镇内各社区赛艇活动更是此起彼落。 小榄赛艇,大体上分两种,一是赛龙舟,二是赛龙艇。虽然龙舟与龙艇的区分并无严格定义,有时甚至两种都统称龙舟。但一般来说,龙舟的体型比较大,船身较重,一般可坐十五人到二十多人,龙舟上的装饰有龙头、龙尾,并配有鼓手,而龙艇则轻巧窄小,无任何装饰,也不配鼓手,有三桡(三人艇,俗叫三鸡艇)、五桡(五人艇)、十三桡(十三人艇)等,重在竞划速。“十三桡”艇身较长,今狭窄的镇内河道也不大适合竞赛,在近数十年间己没有举行。“三桡”又因为规模太小,竞争不够激烈,只在坊间偶以作为小型的娱乐比赛。所以,近百年来,小榄赛艇规模最大的、竞争最激烈的、观众最多的还是扒“五桡艇”。 扒“五桡艇” 是小榄人口头的叫法,“五桡艇”作为行文小引,常赋以雅号,或曰“五人飞艇”,或曰“五人龙舟”,或曰“五人龙艇”,或简称“五人龙”等等。 扒“五桡艇”,赛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通常达几个钟,除了比速度,更要比耐力,故又叫“斗标”。龙艇面宽仅可坐一人,两头狭长尖细,很容易翻沉,所以赛五桡艇是非常讲究选手的耐力和技巧。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看赛艇都只注重放龙、入闸、转拣、夺标等几个最刺激环节,不少摄影发烧友的长枪短炮也是对着这几个目标,他们虽常观看赛事,但不少人对赛艇传统程序及赛事前后的琐事俗事仍多不了解,个别甚至是一无所知。 关于清代乾隆年间小榄扒“十三桡”竞渡之俗,里人何大佐《榄屑》有详尽记载:“榄乡竞渡,不拘端阳节,每于田事毕后举行,不妨农务也。为主会者先期标帖,开列条款及赏格等项。至期先一两日,在主会处取到埠票,又另日在公馆执公证,每一公证以其体约重若干,合式乃得,与列阄执(在小纸团写上字,供赌胜负或决定事情时抓取谓之阄执)。至期在放龙处执字号,所有划仔、舵公,公证俱钤一印于背,以杜易换之弊。钤印后,过海各依字号系杙船头,相齐不得参差,每一龙舟以划仔十二名、舵公一名,不得雇异乡蛋户之人,不用锣鼓,每舟须装龙之首尾,无者不准入龙门。号炮一放,主会即分柁于各舟,一得柁,各争先奋前。照主会所定水路往还,不得省少。主会于中路三丫海口处,设船点验,每舟公证,经此举牌挂号,若不举牌报号者,不录其水路之回绕经行次数,以最后一次到龙门,分列名次先后,此竞渡之规也。” 龙艇竞赛的组织工作十分庞杂繁多,赛前先推出人员成立主会(今多叫组委会),下设竞赛、场地、安全保卫、救护医疗、奖品物资、宣传接待、后勤等小组,主会中人负责商定一切比赛事宜,包括募捐比赛所需要的款项,确定合适的比赛河道,制订比赛的规程、赛期,奖格,出宣传海报,张贴公布赛事俗叫“标红”。接着就是接受报名、建立标所、选定比赛“公正”人(裁判)和放头人(指挥起赛者)等。 以前赛艇的海报,是在距赛期约十天半月前由当地文坛高手撰写,雅称“小引”,贴遍邻近水乡集镇。小引的行文高雅,内容多是歌颂丰年盛世及当地的骄人业绩,说明赛艇的目的意义,再开列比赛的时间、地点、规则、奖励办法及报名要求等,以吸引好手来参赛。现时赛艇再无需在邻近各乡贴海报了,而是通过电视广告及网上发布消息,章程内容比前更为详尽。 近年赛事,每次所需资金往往逾百万,其来源除政府拨出一定专款外,其余是靠团体或个人赞助。赛艇奖格一般有罗伞、高标、金猪、美酒及奖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奖品还有电视机、收录机、单车、手表等高档日用品,全部奖品都摆放在临时搭成的高大标棚架子上供人观赏。陈列奖品及公布赛事章程和赞助人员名单的地方,俗叫“标所”。 龙艇的规格尺寸是没有严格的标准,各地制作的亦有差异,传统的“五桡艇”,长约三丈,尾尖头窄,中部的宽度大约两尺,今用公制, 通常在11米至12米之间。艇身大都用老杉木心制成,既轻便又结实,外表打磨光滑,涂上多层高级油漆,从外观上看,龙艇比现代竞赛用的“划船”窄一点。龙艇中间有条“木拉索”,是使船体不易断裂,俗叫“龙筋”。 至于请龙、出龙、扒龙、藏龙的仪式,龙舟与龙艇亦有所不同,龙舟是用实木制造,不怕水浸,却怕风吹日晒,藏龙的地方是埋在河涌的淤泥之下,待要“出龙”前才把它从泥泞里“请”出来,经过冲洗,挂红点睛之后才可以参加赛龙。而龙艇是用杉木制造的,船体很薄,平时都吊在祠堂里或村中庙宇内供奉,请龙、出龙(走乡串村)前会请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一些简单仪式,把船抬到坊内社公前,点上香烛,船头位置插上一炷香以及寓意洁净和辟邪的黄皮叶与龙眼叶,放置平安符及“扒仔”名单,念些许愿之词,再洒洒洁净之水,仪式完毕,再把龙艇抬回庙内或祠内停放,待次日下水。现代人许多已经简化了,但有一个仪式绝不能省去,就是出船前要“请神”,祈求顺风顺水保平安。 竞赛规模有“区内赛”与“埠际赛”两种,“区内赛”通常规模比较小,一般只限区内的龙艇参加。“埠际赛”则不同,任何地方的龙艇都可以来参加,参赛的龙艇一般都多达百艘以上。大型赛事在夺标赛前两天会举办一场“筛龙(或叫西龙)赛”,相当于初赛,奖品比较少,筛龙最初有筛选的意思,从中选出一批较强者参加正式比赛。但今“筛龙赛”实际上多不进行淘汰制。故又可以说是“热身赛”,通常的参加筛龙赛的赛队只是派“副艇”参加,也就是副手来参赛,以熟习水道。 每次竞赛,参赛团队有远至珠海、斗门、新会、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出赛健儿均为耐劳、力壮的划船能手,赛前各自组织练习,这叫“练艇”,或叫“练桡”。有较富裕的坊社,若本地扒仔欠缺夺标把握,便出高价请外援,请来外地好手以本坊名义出赛,用好酒美食款待扒仔,这叫“敦扒仔”。在练习赛艇时,本乡老一辈扒仔会亲自指点后辈,力图夺魁,扒仔在练桡至决赛期间,一般不参与一切“白事”活动。 大型赛事,比赛的龙艇都超过百艘,如果在狭窄的河涌上“放龙”(俗叫放头),所有的龙艇就会因挤在河涌上而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因此赛前必须选择一个远离赛区的宽阔河段放龙,让各个赛艇在进入内河涌前有一段比较长的缓冲区域。小榄赛龙起点多在北部开阔的莺歌咀附近河面上,开赛之日,河面要短暂封航,一二百只赛艇集中于开阔河面,按执筹次序排列整齐,每只艇头都竖立一个写有本坊名字的芭蕉扇形小木牌,各艇扒仔穿着一色服装,戴着特制的轻巧小帽在船上待令,此时有些龙艇或会在江面散发冥钱,或燃放鞭炮,祈求平安顺利。 在以前的竞赛,除了每艇限定五人,即扒仔四人,“正龙”(舵公)一人外,每个队还有一名小孩(俗叫戽水仔)。比赛始点与龙艇有一段距离,该小孩站在始点上,发令后小孩迅速跑到自己的艇上,该艇方能起动,对不听从大会指挥或未有放龙而抢跑的,主会会令其延后几分钟起步,此谓之“制龙”。比赛途中,戽水仔负责将进入船中的水戽走,为减轻负荷,必要的时候或会跳水离艇。如今龙艇已不设戽水小童,改用电池小水泵抽水。起跑有专人及录像监察,发令后由大会发出的起龙号牌(放龙牌),没放龙牌者,竞赛成绩无效。 由于参赛队伍多,比赛开始时,“放龙”的场面非常壮观,令炮一响,各船如离弦之箭,千桡摇动,百舸争流。各船为取得领先位置抡先经水闸进入内河涌,常有彼此碰撞、人仰艇翻之事,争先进入内河涌的场面俗叫“抡闸”。小榄水闸很多,每次入闸地点是没有俗定,是根据赛道安排而选择。近年赛事有选择横海水闸,亦有选择沙口水闸,2009年则选择了鸡肠滘水闸,主要原因是鸡肠滘水闸经改造后闸孔比原来的宽阔了很多。 龙艇入闸后,即围绕环镇大涌(水色匝)进行循环竞逐,两岸观众如云,如果看到本村的龙艇和对手不分高下,会情不自禁地跺脚鼓掌,频频呐喊助威,场面十分热烈。一些人希望自己喜爱的龙艇夺标,常心中记着各艇的名号先后,经过几个循环竞逐,名号先后互有更替,或升或降都会牵动观众的心。惯例龙门附近搭有鼓乐棚,每次赛艇扒入龙门时,均击鼓奏乐,高奏赛龙夺锦、得胜令之类乐曲,并大放爆仗以壮声威,喝采声、鼓乐声、爆竹声混成一片,此叫“喝龙”。 若乡村小规模赛事或赛事不在水色匝,赛道不是环绕的,则赛道两端会各竖起一个木桩,桩顶扎着红布和一束龙眼树叶,赛艇每到达赛道两端时,要绕过木桩掉头,在赛道上来回竞赛,绕桩掉头谓之“转栋”。转栋也是赛艇中最激动人心的环节。赛艇高速前进至此,便要绕过立有竹或木的转栋点作反方向扒行,如两艇近乎齐头并进,到此处即会被拉开距离,甚至后者超越前者。转栋时舵手和众扒仔要很好合作,技术熟练才能顺利转栋。转栋时,常有因两船碰撞而翻沉,扒仔们会一齐把艇举起,倾去水后放下,立即上艇继续比赛。每逢出现这种情况,观众很受刺激,呐喊助威声与爆竹声混成一片。在转栋、龙门等关键地方,主会都会设有专人监察,一旦发现违规的,便被取消比赛资格,发生意外能及时处理。 赛事一般长达三、四小时,为了维持参赛者的体力,各赛队均备有稀粥、饮品等,在比赛沿途分发给自己队员饮用,这叫“放粥”。有的龙艇扒至中途,看到夺标无望,便转入横涌不再参赛,俗叫“运尾收龙”。有的龙艇虽无能力夺标,但自始自终参加赛事,这叫“追风”,主会对遵守大会规定,坚持到尾的艇队,即使不能夺锦亦会适当给予奖励。竞赛何时收龙,是由主会决定,多是待大部份龙艇拉开距离,分出高低,人们亦尽兴时,才通知扒仔奋力冲刺,跃过龙门,获胜谓之“夺标”。获胜者由赛会在龙门处分发名次标牌,再持标牌到标所领取奖金、金猪(烧猪)、美酒、罗伞、高标、锦旗等奖品。 在以前,比赛设“殿军”,收龙时看殿军的争夺亦是饶有兴味的,殿军名次由主会决定,在海报上标明,例如以第十六为殿军,其奖格多与第三名相同,所以在赛程后期,位居第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名艇的扒仔便要斗智比技巧。有时扒得太快得不到殿军,太慢又怕后边的超越,可说是进退两难。由于赛艇斗前留后,各出奇招,常有纠纷,故近年小榄赛事多不设“殿军”。 竞赛结束后,夺锦而归的赛队,会沿路大放爆竹庆贺,并把罗伞、高标、金猪、奖旗等奖品放在坊社门外、在即夕或翌日举行宴饮庆祝,这叫“龙舟饭”。把奖品摆出来以显荣耀,俗叫“晒标”,择日摆宴酬神,以祝胜利,俗称“庆标”。近年来,小榄赛事连年,为推动本地赛艇活动,鼓励更多本地运动员参与,大会常设置公开组与本地组两个奖项,小榄的赛艇水平已今非昔比,扬威珠三角,龙舟赛、龙舟宴更成了凝聚民心、促人奋进、联谊内外、推动公益的盛事。 (注:有关赛艇环节一些图片,我的拙文“小榄民间水上竞技——五人飞艇赛”已辑录了一些,本文从略。本文图片,是近日拍摄,内容侧重赛前赛后的琐事俗事,部分环节拍摄时得小榄西区古庙赛艇队协助,在此表示感谢。欲看竞渡场面,请在下面相关链接处点击我的博友新艺城主专文。)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文已刊载于2009年11月1日《菊城报》
相关链接:我的博客《 小榄民间水上竞技——五人飞艇赛》 新艺城主博客:《家乡赛亊(1)百舸争流》 新艺城主博客:《家乡赛亊(2)激流奋进》 新艺城主博客:《家乡赛亊(3)河涌鏖战》 新艺城主博客:《家乡赛亊(4)同在一船》
乾隆间里人何大佐《榄屑》竞渡篇(道光戊戌秋官私塾手抄本书影)
道光香山县志书影
这是一幅本博主珍藏了30年的图片,图中龙艇是小榄西区古庙(慈悲堂)赛艇,拍摄于1979年11月26日小榄的一次赛事,时古庙艇夺得了通天埠赛第四名(本地队第一名),当年赛事在小榄水色匝上举行。图片地点在泰宁涌深涌桥龙门观龙棚前。近日笔者拿着本照片拜访了古庙队老舵公欧寿枝,并特意为他冲印了一张作留念。据他介绍,艇上人物从艇尾起分别是:欧寿枝、黄耀棠、戽水小童、雷成叶、黄海生、卢炳坤,这组合是古庙艇队组建一百多年来的第五代传人。2005年,他们以古庙老人队名义曾参加了一次五人飞艇赛,花甲老人重出江湖一时成为佳话,并获得赛会特别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