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姓人口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岭南姓氏,据《麦氏族谱》记载,广东南雄是岭南麦氏的发祥地,麦氏始祖是隋朝的大将军铁杖公。 南宋末年,铁杖公的第十六代后裔麦必荣、麦必秀、麦必达、麦必端、麦必雄五兄弟在珠三角各地开拓基业,令麦氏一族人丁兴旺,兄弟五人是珠三角麦氏的始祖,俗称“五必公”。麦必达在香山县黄旗角,即现今的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定居,大多数小榄的麦氏族人,源于麦必达一支。
麦氏始祖麦铁杖公像。
南雄百顺麦铁杖公墓。
南雄珠玑巷麦氏宗祠。
黄阁麦氏大宗祠。
麦铁杖以下分房宗支图(部分)。
元俊麦公迁榄记
麦必达在黄旗角(今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四传至麦元俊,麦元俊觉得此处地方虽好,但毕竟山谷有限,子孙无穷,发展下去势必人多地少,为后代起见,麦元俊决定另辟发展之地。 元至治初年,麦元俊到了宁安乡地域(当时的宁安乡辖大榄、小榄二村,即冈头村和冈底,其广阔地方已是一片冲积平原,西海十八沙已形成,并有了具体沙名,成为可以开垦的大沙田区),麦元俊进入宁安乡的门户,一眼就看到五座小山峰点缀,进一步深入观察,又见九条水道围绕大涌出海。觉得有山有水,甚是秀丽幽雅,于是举家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迁至宁安乡小榄村滘口凤岭之南,并沿袭“大聚成村,小聚成局”的风格,取名“麦局”。麦元俊便成为小榄麦氏开族之一世祖,其墓位于凤山山腰,即现在的凤山公园凤凰台。 麦局:“五必公”麦氏分支各地,有取名“麦屋”、“麦地”、“麦坑”、“麦村”和“麦家巷”等。古人云:“大聚成村,小聚成局。”麦元俊这支人口初来小榄时,族群较小,未足以自成一村,故只能“小聚成局”,把聚居地取名为“麦局”。 麦元俊去世后,子孙遵其“死卜葬于斯”之遗训,择凤山之南而葬,并建有“麦氏始祖山庄”,后裔子孙年年祭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山庄”,已成为凤山公园内的凤凰台景点及游乐场所之一隅,山腰上只遗下“麦氏一世祖墓”墓碑及“后土”碑石,但在2003年,镇上清理乱葬坟时,误把麦氏一世祖墓石碑作无主孤坟而清理。今无可查墓碑去处。
历史记忆中的榄溪麦氏大宗祠,又名诗礼祠,原址是现今滘口小学。
“麦氏一世祖墓”墓碑。
“麦氏始祖山庄”旧址,今凤山公园凤凰台。
滘口“麦局”一带。
麦元俊以下分房宗支图(至十六世)(部分)。
麦元俊以下分房宗支图(十六世至二十世)(部分)。
诗礼名家 相传明朝时受广州管辖小榄的一位官员到小榄视察,来到麦氏宗祠,麦氏诸族老等设座迎接,而堂中尚留空一个主位,该官正奇怪纳闷,何以空置此位?不久,一位孕妇姗姗而至,众族人跪迎并奉其到上座,并对官曰:其夫曾为我榄人抗贼而亡故,他的遗孀理应受尊重,而且观其遗腹胎儿,乃叔公辈分,故我等当跪迎之。官听罢,对小榄书香礼教纯厚民风,肃然起敬,曰:麦氏实诗礼之族也。此事后来传到时任香山知县涂文奎处,此公有感小榄纯厚之风,遂题“诗礼名家”牌匾赠麦氏宗祠。康照初年迁界事件发生,宗祠被毁,牌匾亦被拆毁,复界后牌匾着人重题。 近年来,小榄麦氏坚持发扬“诗礼名家”传统家风,以节和麦公祠为基地,积极开展“榄溪麦氏历史文化展”、“孙中山楹联展”、“卫国精英展”、“家教与家风展”等各项活动,在节和麦公祠的中堂,亦悬挂着“诗礼名家”的牌匾。
节和麦公祠的中堂,悬挂着“诗礼名家”牌匾。
麦兆延重新书写的“诗礼名家”牌匾。
小榄麦氏“家教与家风”展览。
小榄麦氏之歌《家族清风》。
麦氏迁至小榄定居之时,小榄建村已有171年,在此之前,已有杜、毛、曹、曾、罗、何、李等姓氏先后迁来小榄居住。麦氏历代重视书香传承,读书人众多,多有功名,据《中山市小榄镇志》记载,明清两代,麦氏后裔秉承诗礼名家的传统,以及族规家训,经科考取文武举人37名,其中进士3人,贡生仕宦30多人。故麦氏在不同时期都涌现出不少优秀人才,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事迹。
参考资料:《中山市小榄镇志》 《榄溪麦氏风采》 特别鸣谢:麦天泰、麦广麟 撰文:陈健鸿 图片:麦广麟、陈健鸿
|